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访问量:317201

《民法典》研究

  • 《民法典》第153条第1款释论

    董国彦;

    在违反强制性规定的法律行为效力问题上,我国司法实务及理论仍缺乏较为体系化的认识。《民法典》第153条第1款在规范结构上属于不完全规范,不得作为独立的请求权基础加以适用,其构成要件是其他具体的强制性规定。在具体强制性规定的认定上,应当依照法律规范的目的进行考察,而不应该机械地依照法律的表现形式。同时,在具体法律行为违反强制性规定的效果认定上应当结合规范目的,在强制规范所保护的法益和意思自治之间进行法益的权衡,就具体结果而言,也不应局限于无效或有效的简单选择,应当多元化。

    2021年04期 v.39;No.171 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下载次数:13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民法典》视域下商事一般保证的特殊性

    余亮亮;

    我国已废止的《担保法》将保证方式界定为以连带责任保证为原则,以一般保证为例外,并视先诉抗辩权为无须主张的抗辩权。这在实践层面导致了债权人与保证人之间的利益失衡,在理论层面背离了先诉抗辩权的实体法性质,是未区分商事保证与民事保证的结果。《民法典》视域下,保证方式应维持连带责任保证推定原则,并对先诉抗辩权的行使法则做出如下调整:法院对先诉抗辩事实承担积极释明的义务,保证人行使先诉抗辩权之意思表示可以默示方式为之。基于此,商事一般保证中,债权人负有向被保证人先为请求的义务,债权人单独起诉一般保证人时,法院应当追加被保证人为共同被告。同时,为不使先诉抗辩权成为保证人逃避责任的武器,当债权人有证据证明债务人的财产不足以履行全部债务或者明显缺乏履行债务能力时,保证人应当承担保证责任。

    2021年04期 v.39;No.171 12-20+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4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我国基因隐私权的法律缺位——兼评《民法典》第1009条的基因权利保护

    王子珍;

    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出台,第1009条首次回应了基因技术热点问题,具有重大前沿价值,但仍应深刻检视基因隐私权的法律缺位难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基因隐私权的保障路径:首先明确立法表述,确认法定地位;其次对权利进行主体限缩、客体确认和内容具体化;最后形成以私法保护为主、辅之公法救济手段的初步保障框架,以深化我国在基因技术时代对私主体隐私权的关切意识,将隐私权的保障细化至基因技术层面。

    2021年04期 v.39;No.171 2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6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法学研究

  • 纠纷解决机制的内在机理及选择

    陈哲;

    现代社会,人与人交往日益密切,矛盾不可避免,进而产生纠纷。纠纷宜疏不宜堵,解决纠纷的方式除诉讼外,还有诸如谈判、调解、仲裁等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将交往行为理论作为分析各纠纷解决机制的理论工具,从主观真诚度要求、客观真实性要求、评判标准权威性、结果内在约束力、外部执行保障落实五个维度对其量化评分。通过分析评分结果,结合各纠纷解决机制在解决纠纷过程中的成本以及纠纷当事人自身需求,可为当事人选择合适的纠纷解决机制提供参考。

    2021年04期 v.39;No.171 29-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4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母子公司架构下股东代表诉讼的适用问题研究

    黄晓林;黄雪峰;

    随着母子公司运营模式的出现,我国以单一公司结构为基础的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已无法满足实践的需要。立法的空白导致当子公司利益遭受损害,而母子公司均怠于起诉时,母公司及中小股东的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这类问题的出现对双重股东代表诉讼的设立提出了要求。对此,我国可以在吸收借鉴国外相关理论基础的情况下引进、发展双重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同时立足本国国情,对该制度的前置程序、原告适格要件及被告范围等方面进行明确,以有效救济母公司及其中小股东的权益。

    2021年04期 v.39;No.171 36-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5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哲学研究

  • 吕大临的《中庸》阐释——兼论与张载、二程的《中庸》诠释之异同

    吴喜双;张培高;

    张载提出了"太虚即气"的气本论思想。吕大临受其影响也非常注重气,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由气构成的,并认为世界之所以能生成、运动的关键在于气本身具有内在的动力。虽然在此观点上吕氏同于张载而不同于二程,但在理气关系上,他明显背离了张载而趋同于二程。中庸是《中庸》极为重要的概念。小程从体用关系上对"中"进行了分析,认为"中"从体上说,为"在中";从用上说,为"时中"。虽然,吕氏也是从体用上来界定"中庸",但在"中"与"心"的关系上两人的看法有较大的不同。正因有异,故而他们所主张的修养工夫亦有所不同。

    2021年04期 v.39;No.171 43-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4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论康德对贝克莱式的“独断的唯心论”的批评

    常文琦;

    康德的第一版《纯粹理性批判》被人们认为是一种贝克莱式的唯心论。在《未来形而上学导论》和第二版《纯粹理性批判》中康德强烈反对这种看法并对贝克莱式的唯心论做出反驳。关于康德与贝克莱的关系,学界主要有三种不同的解释,但都各有不足,尤其是没有注意到物自身在康德对贝克莱的反驳中所起的作用。文章结合学界的有关讨论指出,康德对贝克莱提出了两个不同意义上的反驳,这两个反驳不仅证明第一版《纯粹理性批判》中康德并不是贝克莱式的唯心论者,还能解释康德在不同的文本中对贝克莱做出的看似矛盾的评价,使其具有一贯性。

    2021年04期 v.39;No.171 50-5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4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政治学研究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医疗驰援的整体性治理——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为例

    陈第华;

    以医疗驰援增加医疗资源供给是解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医疗资源短缺问题的应急管理举措,其运行过程呈现出整体性治理的实践特性和行动逻辑。我国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初期,以条块关系为基础的管理体制难以应对综合性、复杂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协调不足和整合不力等问题突出,削弱了医疗驰援效能。医疗驰援整体性治理需要协调整合驰援决策机制、供给机制、后勤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的碎片化问题,为处在危险中的民众提供适宜且高效的应急卫生服务。

    2021年04期 v.39;No.171 56-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4K]
    [下载次数:4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抗疫精神与高校法治教育:耦合价值、契合基点和实践路径

    杨振锐;

    在抗击新冠疫情的全民战役中孕育出了伟大的抗疫精神。将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法治教育是进一步弘扬抗疫精神的必要举措,对提升高校法治教育时效性、提高高校学生法治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抗疫精神中的法治精神是连接其与高校法治教育的关键"桥梁",应结合我国国情深刻理解抗疫精神所蕴含的人权精神、民主精神、正义精神、科学精神及和谐精神等法治精神。在大思政格局的背景下,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法治教育应当以培养学生法治思维为核心,坚持教育双主体原则,从事理到法理、理论到实践不断地推进和统一,以此促进抗疫精神在法治教育中的充分表达。

    2021年04期 v.39;No.171 6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8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历史学研究

  • 秩序、迷信与民生:民国时期庙会形象建构的三重变奏(1912—1937)

    黄昆;

    庙会作为一项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活动,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价值内涵和空间结构。民国时期,因王朝祀典的废除,庙会空间失去了可供依存的制度保障,而科学主义和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让精英阶层的禁庙舆论迅速扩散开来。在庙会存废的时代背景下,北洋政府从现实角度出发,对庙会的取缔聚焦于世俗空间内的秩序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兼顾民生的考量。南京国民政府则从构建现代民族国家的愿景出发,将宗教空间视为传统迷信思想存续的重要载体和民众精神亟须袪魅的外在表征而大张挞伐,因而不可避免对民生造成较大影响。纵观这一时期,政府和民间围绕庙会存废展开了旷日持久的博弈,秩序、迷信与民生成为双方的主导性话语,亦是庙会形象建构的三个主要面相。

    2021年04期 v.39;No.171 68-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4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封城”:庚辛东省鼠疫发端延扩下的地方因应

    毕学进;

    庚辛年间东北鼠疫突发,地方自发因应,采取"封城"之策,内域卡口外畛卡关,全面遮断交通,以防疫延。东省一面关闭重要城镇城门,一面在重要交通要道设卡查验。为防止疫情外扩至京津要地,东省还遮断铁路,并在各站口设置防疫检验所查验过往旅客,疑有染疾者即行隔离,无疫症者留观七日无恙方可放行。针对"封城"后的疫染者,东省亦采取严厉的隔离之策,防止疫情内扩。其"封城"措置之策,有力阻止了疫情的外扩内延。

    2021年04期 v.39;No.171 75-80+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7K]
    [下载次数:1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三晋(河东)文化研究

  • 清代雁门冯氏家族的诗学家法及其流变

    郭庆财;

    清代雁门冯氏作为重要的文化世家,其家风主要有修身自律、孝友爱亲、忠君爱国、诗书继世等方面,该家族的诗学"家法"就是由此文化土壤中生长起来的;而冯如京的诗歌创作和相关理论则有为家族诗学"立法"的意义:其诗作以国家之念和桑梓之情为重要主题,根柢性情而纬以时事,且以陶、杜为诗学楷模。这种家法得到了家族后人的广泛认同和长期延续。不过,后人在继承冯如京的同时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如酬唱诗、题画诗的大量出现,由尊崇陶杜转而崇尚苏黄,以及诗歌的学问化倾向等,皆带有明显的宋诗化色彩,这种变化与京城文学圈的影响有很大的关系。

    2021年04期 v.39;No.171 8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稿约

    <正>《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由山西省唯一的国家"双一流"重点建设高校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主要栏目有:三晋(河东)文化研究(特色栏目),政治与法律研究,经济与管理研究,哲学与历史研究,文学与艺术研究等。本刊坚持"开放、创新"的办刊理念:实行开门办刊,立足本校面向社会征稿,优稿优酬;树立刊物的知识创新形象,以刊发高质量的科研成果为追求,为繁荣人文社会科学和推动高校的教学科研工作服务。本刊热忱欢迎国内外专家学者、学术新人惠赐佳作。来稿要求

    2021年04期 v.39;No.171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8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