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访问量:344517

新质生产力研究

  • 国内理论界关于新质生产力的研究述评

    孙云;黄启洋;

    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核心动力,其发展程度是评价一个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关键指标;“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的最前沿形态和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话语体系下的重大创新成果,近年来已经成为国内理论界研究的热点和重点。文章从概念内涵、生成逻辑和多维度视角三方面对“新质生产力”这一全新经济范畴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分析,以期为新质生产力研究添砖加瓦。

    2025年01期 v.43;No.192 1-1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下载次数:10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3 ]
  • 以新质生产力推进新时代社会革命的逻辑理路

    方锦波;

    “以新质生产力推进社会革命”是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类解放的关键路径。面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需要,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成为推进社会革命的重要路径。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拓展、生产力在百年社会革命中发展的历史确证及新质生产力的现实优势,为“以新质生产力推进社会革命”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可能性。新时代以新质生产力推进社会革命,要创新生产要素配置、加强科技创新、不断全面深化改革,为新时代社会生产力的总体跃升提供支撑,以此推动新时代伟大社会革命向纵深发展。

    2025年01期 v.43;No.192 1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6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 ]
  • 新质生产力的四重逻辑审思

    杨亚雄;王涛;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是一场深刻的“术语革命”,对新质生产力进行深入阐释和系统解读是当前学界的重大任务。从出场逻辑看,新质生产力是应对全球发展格局变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以及“三新一高”发展阶段现实考量的精准回应;从认识逻辑看,厘清新质生产力的内涵要义,需从系统论视阈下、历史场域中,以及与传统生产力的比较间去理解和把握;从价值逻辑看,新质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创造性发展,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任务应然,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中国国际竞争新优势;从方法逻辑看,发展新质生产力应从强化认知、先立后破、因地制宜、绿色发展等多维度进行实践探索。

    2025年01期 v.43;No.192 19-25+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7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 ]
  • 元宇宙助推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内在逻辑、现实困境和实践路径

    卢鹏;

    元宇宙的崛起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铺设了多元路径,二者的融合不仅促进了彼此的发展,而且还为各个领域孕育了创新的机遇。元宇宙通过创建虚拟环境、去中心化与智能合约、促进全球协作和改变知识传递方式助推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但在具体实现过程中也面临着技术挑战、经济挑战、法律挑战和伦理挑战等诸多困难,因此,要从优化基础设施、推动技术标准化与兼容性,以及健全法律和监管框架上下功夫。

    2025年01期 v.43;No.192 26-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6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何以·以何·如何:新质生产力赋能绿色发展的三重审思

    孙健健;李宗明;

    加快培育和形成新质生产力,既是新时代贯彻绿色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底层逻辑。依据“何以赋能—以何赋能—如何赋能”的叙事理路,三重审思新质生产力赋能绿色发展的内在逻辑、价值禀赋及实践指向。在实然性上,以“逻辑起点—逻辑展开—逻辑旨归”的内在逻辑为“何以赋能”提供了基本理据;在应然性上,新质生产力赋能绿色发展在推动产业结构绿色转型、加快绿色技术创新应用、绘制美丽中国实景蓝图等方面所蕴含的价值禀赋铺筑了“以何赋能”的现实凭依;以“强根基”“筑工具”“聚人才”“汇金融”“制保障”的深度践履构建“如何赋能”的实现路径,为新质生产力赋能绿色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

    2025年01期 v.43;No.192 35-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13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政治学研究

  •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逻辑误区与检视

    陈留俊;

    思想政治教育是各国都非常重视的教育工作之一,尽管表现方式各异,但其政治性质非常明确,关乎各执政团队的合法性与政治前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只是在现实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基础性的逻辑问题可能影响到整个工作的实施,包括同义反复、循环论证、历史窠臼、归因单一、实证不足等误区将使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建立在脆弱的逻辑基础之上。虽然其中有复杂的原因需要梳理,但直面这些逻辑误区并加以认真检视和排除,是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当务之急。在此基础上探寻科学高效的解决方案,才有可能使这一工作走深走实,走得长远。

    2025年01期 v.43;No.192 43-50+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3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6 ]
  • 农村基层党建引领治理的“优势—效能”转化困境与出路

    穆军全;张芸嘉;

    基层党建引领优势如何转化为治理效能是基层干部在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思考的焦点问题。当下学界对党建引领“优势—效能”转化的研究存在理论阐释和论争多而中国特色经验提炼少的问题。文章以组织嵌入为视角,对典型村庄进行深度田野调查发现,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过程形成了组织愿景引领、组织干部引导和组织结构嵌套三方面显著优势;同时,由于组织愿景虚化、干部示范乏力、组织桥接悬浮化等原因导致党建引领“优势—效能”转化存在机制障碍。优化党组织嵌入机制,充分发挥党建嵌入的聚心、聚力、聚势优势,重塑基层治理流程,打造治理主体之间互嵌共生的功能耦合网络是解决问题的可行路径。

    2025年01期 v.43;No.192 5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7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跨越陷阱论的另一种视角:坚持伟大斗争的实践遵循

    谢婧;

    当今国际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中国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斗争类型复杂多样,突出表现之一就是与外部势力的话语斗争和理论斗争。西方国家或炒作新的陷阱论议题,或翻新旧的陷阱论内容,质疑、虚化甚至污蔑中国的发展成果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成绩,用陷阱论给中国发展道路设置“陷阱”。不论是话语斗争还是理论斗争,根本解决途径都要付诸实践,因此,坚持伟大斗争的实践遵循,为破解陷阱论的理论内容、跨越陷阱论的实践之路提供了另一种全新视角。以警惕陷阱论的风险预判与认清陷阱论的理论本质为前提条件,坚持增强忧患意识与保持战略定力相统一;以揭示陷阱论的动机与分析陷阱论的内容为根本要求,坚持战略判断与战术决断相统一;以直面现实问题的根源与掌握话语的主动权为重点抓手,实现斗争过程与斗争实效相统一。

    2025年01期 v.43;No.192 59-66+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理论之源、历史之基与未来之路:中国共产党坚持敢于斗争的三重逻辑

    赵祝涛;

    坚持敢于斗争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卓越品质,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宝贵历史经验。党坚持敢于斗争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源,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发展。从历史逻辑上看,党坚持敢于斗争历经四个不同历史阶段并逐步取得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成就。新时代新征程,党需要继续团结带领人民坚持敢于斗争,因此必须坚持科学理论指导,夯实敢于斗争的思想根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把握敢于斗争的立场方向;坚持在斗争实践中历练,练就敢于斗争的能力本领;坚持运用科学的方法策略,提升敢于斗争的艺术智慧;坚持从党的精神谱系中汲取思想养料,激发敢于斗争的精神力量,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强保证。

    2025年01期 v.43;No.192 67-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7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构建的四重关系

    吴鑫;

    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既是对现代性的接纳与吸收,也是对现代性弊端的扬弃与超越,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彼此交织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特殊语境。在现代化实践进程中,需要厘清各种思潮之间的关系,并构建中国式现代化自身的理论体系。具体来说,中国式现代化要达成四个维度的融合,一是统一性、确定性模式与多元性、生成性方案的交织融合,二是工具理性、资本逻辑与价值理性、社会主体的协调发展,三是时代性宏大叙事与地域性特色道路的有机结合,四是传统文明发展理路与新型文明形态构建的积极探索。在实践中,处理好上述四大核心关系,是中国式现代化走向成功的重要保障。

    2025年01期 v.43;No.192 75-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6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法学研究

  • 危险作业罪“现实危险”的规范认定:基于保护法益的再识别

    常展榕;秦长森;

    危险作业罪的增设对加强安全生产治理具有重大意义,然而作为典型的预防性刑法,司法实务对本罪保护法益认识不清晰。具体表现为将本罪法益形式化地界定为安全秩序、公共安全或两者构成的复合法益,致使“现实危险”要素的认定方式存在较大缺陷。本罪的保护法益不仅是生产作业领域的主体间互动关系,还有生产作业场所从业人员的生命、健康法益。在此基础上,应运用客观归责方法论,通过判断是否制造、实现法不允许的风险,以规范认定“现实危险”。

    2025年01期 v.43;No.192 83-91+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6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1 ]
  • 狭义因果关系错误中的结果及其客观归属

    童德华;张紫妍;

    狭义因果关系错误在解决路径上存在主观归责与客观归属之分,主观归责中又存在因果关系认识不要说与必要说的分歧,以上分歧的根源在于因果关系。狭义因果关系错误的本质应是结果归属,刑法理论逐渐公认因果关系的判断涉及规范层面的归属,因此,因果关系实际也是结果归属的问题。相当因果关系学说与客观归属理论在适用过程中逐渐暴露出缺陷,危险的现实化理论展现出了更规范的判断标准,并与我国司法实践的处理思路一致,应予提倡。只是目前对其理解仍未摆脱相当因果关系学说的影响,事实上,因果关系的判断无需以模糊的“通常性”为依据,也不必照搬日本的类型化分析方法,其评价的核心应是在科学司法鉴定的基础上,判断实行行为对结果的贡献。

    2025年01期 v.43;No.192 92-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1 ]
  • 证券虚假陈述中独立董事违反勤勉义务的判定——以康美药业案为视角

    韩璐;

    上市公司虚假陈述时,违反勤勉义务的独立董事应承担相应的责任。长期以来我国资本市场对独立董事违反勤勉义务的认定并不明晰,在立法上对独立董事勤勉义务判定标准不够明确,在实务中认定独立董事勤勉尽责的标准较为严苛,反映出我国尚未对独立董事勤勉义务建立科学的规制体系。鉴于独立董事的地位和职责与执行董事不同,应当围绕独立董事自身定位对独立董事勤勉义务的标准予以界定;在界定时应当走出“商业判断”或“司法判断”两种判断路径择一的逻辑陷阱,在二者相结合的基础上兼顾客观标准与主观标准。当所涉事项为专业领域内事项时,对独立董事勤勉尽责的判定应当引入专家标准,并通过“四步测试法”为实务机关提出较为清晰的指引。

    2025年01期 v.43;No.192 101-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8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8 ]

哲学研究

  • 可靠主义与机器人的证言

    郭佳楠;

    当前,人类越来越依赖机器人和其他形式的人工智能来实现自身的信仰,知识的见证来源或工具性知识来源的问题逐渐受到关注,可靠主义视角下的机器人证言或知识来源的分析不仅有助于对基本知识来源分类的认识论问题进行澄清,而且也拓展了可靠主义理论对于机器人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推动了当代知识论研究的实践转向。通过对可靠主义的概念界定及其划界问题的探讨,从机器人“这么说”中获得的知识分类、机器人证言的确证性、机器人知识的工具性三个层面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与分析,可以得出将机器人证言视为知识来源往往会产生重要的社会和法律后果。有鉴于此,拟证明至少有一些机器人能够做证,并对可靠主义划界问题的三种解决路径进行探究,包括认知主义的解决路径、负责任的解决路径、自然信任的解决路径,但这些路径最终都没有成功解决可靠主义的划界问题。同时,基于机器人欺骗的实证性案例研究,提出可靠主义划界问题的社会信任解决路径,认为尽管某些被设计成具有欺骗性机器人,但人类对话者应该将它们及其证言视为知识的确证来源之一,发展可靠的人机关系要在认识论上立足于能够反映当代技术与人类本真关系的信念视域,在方法论上对机器人知识采用价值多元的方法,这对于现在和未来动态且可持续的人机交互具有重要意义。

    2025年01期 v.43;No.192 110-120+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社会学研究

  • 躺平主义的成因分析及应对策略

    黄永镇;

    “躺平”承袭了以往的“丧文化”基因,在社会抵触“内卷”的当下迅速引发集体共鸣和广泛认同。根据“躺平”的不同原因并刨除“伪躺平”后,可将其区分为“自觉型躺平”“避世型躺平”及“无奈型躺平”。“躺平”是产生于特定社会发展阶段的现象,其形成是竞争环境恶劣、生活压力过载和身份认同需要等多种合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单纯的情感勉励和道德谴责应对“躺平”大而无当、泛而无力,应在明晰成因的基础上对症下药。通过营造公平竞争环境、优化青年生存环境和引导青年回归奋斗来破除青年的竞争困境、生存困境和思想困境。

    2025年01期 v.43;No.192 121-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4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紧跟与渐离:乡城迁移家庭教育期望的演变特征

    戴红宇;辛治洋;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业人口转移逐步由流动趋向迁移,并由对城市经济资源的追求拓展到对城市教育文化资源的追求。乡城迁移家庭中的父母由于生产方式变化,基于对城市教育相对感性的理解和认识,在家庭教育期望上呈现出对城市中产家庭的紧跟。同时,城市教育内部的教育竞争压力,也使他们由于能力不足而在家庭教育期望上呈现出对城市中产家庭的渐离。乡城迁移家庭在教育期望上呈现出的紧跟与渐离的演变特征,一方面是出于对城市化的“教育成功”及社会阶层提升的渴求;另一方面是对以家庭为单位的教育竞争的消极应对。乡城迁移家庭代表了底层民众向上流动的可能路径,需要通过家庭教育资源的直接供给,引导其更好地融入城市之中,为儿童的教育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2025年01期 v.43;No.192 128-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3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稿约

    <正>《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由国家“双一流”重点建设高校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主要栏目有:三晋(河东)文化研究(特色栏目)、政治与法律研究、经济与管理研究、哲学与历史研究、文学与艺术研究等。本刊坚持“开放、创新”的办刊理念:实行开门办刊,立足本校面向社会征稿,优稿优酬;树立刊物的知识创新形象,以刊发高质量的科研成果为追求,为繁荣人文社会科学和推动高校的教学科研工作服务。

    2025年01期 v.43;No.192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8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