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访问量:317198

政治与法律研究

  • 民主的多维度分析

    刘维春;

    民主的复杂性不仅在于它的多解性和类型的多样性上,也表现在民主发展过程中的多舛性上。马克思主义民主作为终级价值和目标的民主必然是一种自主自愿的达成的,并且在全人类具备自我规定能力时实现的集体当家做主。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不仅为民主的发展提供了方向,而且也为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提供了指导。

    2013年05期 v.31;No.124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9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党的作风建设

    闫斌;

    党的作风建设历来广受重视。培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巩固和推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全新道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开放性与发展性的统一,是必然性与实践性的统一。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巩固和推进党的作风建设,有助于改进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转变党员干部的领导作风,监督党员干部的生活作风。

    2013年05期 v.31;No.124 6-8+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4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和谐社会视域下的底层伦理之善

    冯婷;

    近些年来,我国社会中贫富悬殊和利益失衡的问题不断加重,已经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高度关注,建设和谐社会最关键的内容其实就是协调利益关系,使整个社会成员得到公平的发展机会,使每个社会成员各得其所、各取所需、各尽其能。蕴藏在底层社会成员思想深处的是每个平凡个体都具有的真善美,是道德的闪光点,道德之善不仅能净化人的身心,还能启发他们向更纯洁健康的生活迈进,而底层之善也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关键因素。

    2013年05期 v.31;No.124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6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个体道德的生成与主体性道德教育——基于系统论的视角

    姜玲玲;

    有效的道德教育建立在对个体道德形成及演变的正确理解基础之上。个体道德生成的每一个环节都涉及多因素、多变量的相互作用,是主体在外界环境的扰动下不断建构、不断有序化的过程。作为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而展现的道德活动内在机制及其规律性,不仅揭示了主体性道德教育的必然性,而且对于主体性德育工作具有启发意义。

    2013年05期 v.31;No.124 13-1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7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会议外交与国际组织的双赢局面

    王萍;

    国际组织是国际多边合作的产物,国际会议独立于国际组织,两者在促进国际合作、解决国际争端等方面相互补充、交互影响。"世界政府"不切合国际社会的本质属性,主权国家仍然是国际关系的主要参与者,所以,国际社会仍将是"国家间"的社会,国际组织在其职能范围内不可能成为世界政府。国际组织改变了主权国家处理对外事务的传统战略选择,会议外交也逐渐成为了解决国际争端的主要渠道,两者的互动发展推动了国际社会的和谐进程。

    2013年05期 v.31;No.124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8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论领土争端中的证据分析——以白礁案中1953年通信为例

    康丹;

    1953年通信是白礁案的关键证据材料之一。参与诉讼的各方对该通信进行了深入地证据分析,由此可见证据分析不是简单地罗列证据材料,而是要从材料中获取相关的认识或信息,这些认识和信息才是证据。在此基础上,按照一定的逻辑和经验法则将这些证据构建成严密的证据推理链,才能认定事实。我国目前有关领土边界问题的相关研究在这层意义上还存在缺陷。

    2013年05期 v.31;No.124 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7K]
    [下载次数:2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浅析“ICESCR”第2.1款“可获得最大化资源”的内涵

    许健;

    现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为推进人权目标的进一步实现,如何界定可获得的资源变得尤为重要,为此,国际社会各界也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在界定"可获得最大化资源"的定义时,很多人将其限定在经济领域,此种理解存在不足。虽然在实现人权的过程中金融资金和财政等资源是必不可少的,但一国所拥有的自然、教育以及公权力等资源也是推进人权目标实现所必需的,因此,对于可获得资源的多元化理解能够帮助一国更好地实现人权目标。

    2013年05期 v.31;No.124 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7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基本问题探讨

    皮里阳;

    碳排放权交易将市场机制引入到碳减排工作中,以较低的成本达到减排目标,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我国于今年开展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发布了一系列政策并更新了技术条件,但是却存在较为严重的法律规范缺位现象。因此,我国亟须通过立法来确认和规范碳排放权及相关许可证、交易主体、交易规则等基本问题,明示其合法性与正当性以保护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长期、稳定、健康运行。

    2013年05期 v.31;No.124 3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1K]
    [下载次数:2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垄断地位的合理性解析

    王华;

    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的竞争模式与垄断模式均无取代对方的绝对优势,但无论如何总是应当以一种模式为主。尽管对缺乏竞争垄断模式的质疑和批评不断,然而以竞争模式替代当前垄断模式的集体管理也并无令人信服的充足理由。考虑到法律制度的延续性与传承性,结合我国集体管理制度现状,垄断模式应当是我国目前集体管理制度比较务实的选择。

    2013年05期 v.31;No.124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4K]
    [下载次数:2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文学与艺术研究

  • “沉郁顿挫”与杜诗风格关系之批判性再认识

    张杰;

    今日诸家多将"沉郁顿挫"作为杜甫诗风的整体概括。然而,通过深入分析"沉郁顿挫"一说的出处——《进〈雕赋〉表》,则不难看出:"沉郁顿挫"是杜甫实现自身儒家理想人格的重要思维手段,是其"为文治学"的最高准则,而非单纯诗歌风格。自唐以降,对于"沉郁顿挫"的认知经历了一个历史性的迁移变革过程,"沉郁顿挫"与杜甫诗风的最终结合由清人完成。

    2013年05期 v.31;No.124 38-4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7K]
    [下载次数:4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罗宗强《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写作得失之检视

    卫云亮;

    《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从整体上深刻揭示了魏晋南北朝这一时期文学思想复归的实质,同时在局部上也注意到了个别阶段文学思想发展的特殊性,如南朝时期三种不同文学观念并存的多元化情形。缺憾之处则在于,对文学观念的理解过于狭隘,忽略了文学自身应有的开放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首先在处理文学与政教的关系上过分强调了政教对文学的功利化;其次,相对南朝文学来说,对北朝文学思想没有给予同等的观照。

    2013年05期 v.31;No.124 42-45+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2K]
    [下载次数:6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哲学与历史研究

  • 马克思“异化”语境下公民价值观异变解读:表现·归因·实践——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现代启示

    姜国峰;李敏;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简称《手稿》)中强调人是一种真实自我的存在者,真实主体性是其本真表现,对人的发展历程进行人为分割并不违背于人的本真,社会成员理应遵循这种规律,但现实生活中人的生命活动发生分裂,出现多种价值观态势。建立在马克思异化语境下关于公民价值观态势表现的反思,是剖析异化劳动理论的价值性、探究社会成员存在现实问题根源的需要。

    2013年05期 v.31;No.124 46-49+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4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功利的正义与公平的正义比论

    姚云;

    罗尔斯的正义观在当今依然是政治哲学中的一个热点。与之相比功利的正义近年来一直受到冷遇。二者截然相反的处境是由它们的理论自身所造成的。功利主义的正义观以功利原理为基础,功利为正义之实,正义为功利之名,这一点在边沁和穆勒那里有充分的表现。罗尔斯的正义观是公平的正义,它的原初契约——正义两原则,确保了公民的自由、平等,照顾到弱小的利益,充分尊重人性,把人作为目的而不是手段,所以具有优先性。

    2013年05期 v.31;No.124 50-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4K]
    [下载次数:2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周易》中正之道与人生

    徐丽君;

    中正之道是《周易》全文倡导的一种思想,也是当代人趋吉避凶、和谐生活的一种有效方法。有中正继而达到合和,而要达到中正合和就需要人们日常的言行当位,当位进而处顺;而要达到中正合和、当位处顺,则需要正确把握时机,时行则行,时止则止。中正和合、当位处顺、时行则行、时止则止,强调的都是时、位、度的重要性,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做合适的事情关系到对度的把握,而度的把握更多的是需要一种智慧。

    2013年05期 v.31;No.124 55-5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7K]
    [下载次数:4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论梅文鼎与“西学中源”和“礼失求野”

    张兆鑫;赵万里;

    "西学中源"与"礼失求野"是明清之际兴起于中国学者之中的两种对待西学的态度,前者指出西学来源于中学,而后者不涉及两种文化的源流,只表明向西学学习的积极态度。梅文鼎是清初历算大家,对中学和西学都有很深刻的认识,他学术生涯的大部分时间在论及"礼失求野"的思想,只是在晚年受到康熙皇帝召见后,错将政治权威当做学术权威,才开始大力宣扬"西学中源"的思想。

    2013年05期 v.31;No.124 58-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4K]
    [下载次数:2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论费希特的民族教育思想

    张宝梅;

    面对着外敌的入侵,费希特认为要挽救德意志民族濒于危亡,唯一途径就是实施民族教育。费希特主张通过民族教育重新塑造德意志民族,其内涵是以道德教育和精神教育为主,培养一个全新的人。费希特通过民族教育唤起德意志人民的民族意识,从而为争取德意志民族解放提供了强大的群众基础,也为德国的统一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2013年05期 v.31;No.124 6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4K]
    [下载次数:2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社会学研究

  • 技术在精细社会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李博;司汉武;

    粗放式的管理理念与发展模式是造成中国社会管理层面出现漏洞和"真空"的主要原因。"真空"和漏洞导致社会矛盾激化、社会控制失调,严重影响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由粗放型社会向精细化社会的转型是社会精细化发展对中国社会管理的内在要求。技术作为精细社会建设的推动力,具有科学化、标准化等特点,是构建精细社会的核心与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总动力。

    2013年05期 v.31;No.124 6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3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心理学研究

  • 跨文化心理学视域下的城乡文化交流探微

    刘洪波;

    城市和乡村作为两种不同的地理区域,在发展融合的过程中存在着文化和心理方面的差异。城乡一体化的加快能促进城乡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但城乡居民长久的文化心理也塑造了城乡居民不同的人格、思想和情感,因而在价值体系与思维方式上也存在着极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必然会影响到城乡文化交流。城市与乡村是两种不同的文化,各自有着自身的文化进化,从文化进化中寻求一条城乡文化交流的最佳途径来实现城乡文化的融合。

    2013年05期 v.31;No.124 7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4K]
    [下载次数:2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情绪对执行控制能力影响的探索

    魏毅;

    决策的执行控制能力是一种重要的执行功能,考察情绪对执行控制能力的影响,有助于理解个体如何适应环境,特别是如何在情绪情境中控制自己的行为。文章通过文献整理,分析了不同情绪效应的认知执行控制能力影响的相关研究,综述执行控制的相关理论、研究方法和基于不同情绪对执行控制能力的影响特点和神经机制,以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相关的文献基础。

    2013年05期 v.31;No.124 7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3K]
    [下载次数:5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