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访问量:320294

经济与管理

  • 转型时期中国制造业企业市场进入决定机制分析

    丁学智;吴三忙;

    利用中国28个制造业产业1996-2006年的面板数据,分短期和长期分析了制造业企业市场进入决定机制。结果表明:宏观经济增长、产业市场规模与制造业企业市场进入正相关;行业资本规模对市场进入短期内具有负面效应,但是长期内壁垒性作用降低;行政性制度壁垒仍是阻碍企业有效市场进入的重要因素。从产业利润率对企业市场进入的影响来看,短期内中国企业市场进入具有替代进入特征,而长期内中国企业市场进入具有纠错进入特征。

    2010年01期 v.28;No.106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西藏农村跨越式发展:一个基本描述与探讨

    李继刚;

    文章从西藏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基于交易费用的分析,讨论了西藏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要实现农牧民生活上的适当集中、生产上的合作化经营、建立各种农业示范园区,以寻求西藏农村的跨越式发展。

    2010年01期 v.28;No.106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组织文化对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影响研究

    牛冲槐;贺召贤;张永红;

    组织文化作为文化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影响显著。在论述科技型人才聚集现象、效应的基础上,分析组织文化的内涵及层次结构,从个人-组织匹配的视角,探讨了组织文化对科技型人才聚集效应的作用机理,认为组织文化可以有效化解、削减组织冲突,提高科技人才效能和聚集组织的凝聚力,促进聚集效应的产生和提升。

    2010年01期 v.28;No.106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2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山西焦化行业发展循环经济若干问题的研究

    张建平;任蓉;

    循环经济是21世纪全球经济呈现出的一种新态势,是深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针对山西焦化行业发展循环经济中存在的若干问题,通过分析山西焦化行业的现状,提出了发展清洁生产、提高焦化行业集中度等应对建议。

    2010年01期 v.28;No.106 13-15+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杠杆收购:融资与治理

    李率锋;

    杠杆收购是20世纪80年代盛行于美国并购市场的一种特殊并购方式。文章在介绍杠杆收购的概念及其性质的基础上,重点探讨其在公司融资领域和公司治理领域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杠杆收购能否广泛地应用于我国,依赖于国内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投融资市场的进一步建设。

    2010年01期 v.28;No.106 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5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资源约束项目计划内在稳健性影响因素分析

    崔万安;王先甲;

    分析了资源约束项目计划稳健性研究的现状,对项目计划稳健性进行了分类;在分类的基础上,对内在稳健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

    2010年01期 v.28;No.106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政治·法律

  • 中国传统社会中“户”的法律意义

    周子良;

    户不仅是中国古代社会中普遍而又长期存在的现象,而且在中国传统法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明代中期以前,户是国家为了掌握人口、财产与征派赋役,以家庭为基础而建构的,具有法律性质的最基本的单位。在中国传统社会里,存在着数量众多而又种类不同的户种。不同的户种在法律上处于不同的地位。

    2010年01期 v.28;No.106 24-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4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焦点问题研究

    李蓓;

    从物尽其用原则出发,土地承包经营权应当可以自由转让,但是我国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带着天然的公有制的烙印,难以表现为完全意义上的民法财产权,所以转让应该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赋予发包人同意权,允许其介入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过程,无疑是一种可取的选择。但由于相关法律对同意权行使的规制存在诸多的缺陷,导致了在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转让过程中,容易发生混乱,因而有必要予以完善。

    2010年01期 v.28;No.106 30-34+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国家法治发展道路探索——由国家权力到国家能力的建设

    崔雪丽;

    现在的中国已进入民主化建设的进程,国家与社会已经形成相互独立的状态,但是仍然以国家为主导。在这种状态下,我国的国家建设也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即,从强调国家权力建设到国家能力建设。法治发展进程中的司法领域出现的司法能动主义,彰显了权力间的扩张和越界,司法权已经受到其他权力的侵蚀,而迫切需要得到加强。强调司法权力的加强,并非是相对于市民社会的强化,而是相对于横向的、其他国家权力的强化。而且这种强化更多是对国家能力的强调。

    2010年01期 v.28;No.106 3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3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河东(三晋)文化

  • 简述《汾河湾》与《武家坡》两部爱情戏剧的历史背景与主旋律——兼论“薛平贵”之名的由来

    任振河;

    描写薛仁贵与柳迎春爱情的《汾河湾》及薛平贵与王宝钏的《武家坡》,故事情节虽十分相似,但其时代背景、婚姻爱情观、褒贬的主题思想迥然。二者分别产生在唐初自由婚第二次高潮兴起与唐亡后自由婚衰落的两个时期。柳氏坚持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王氏则是抵制门阀等级婚的嫌贫爱富。前者褒扬忠君爱国,后者谴责卖国求荣。薛仁贵是东征西讨的名将,薛平贵则是认贼作父、卖国求荣、甘当儿皇帝的后唐叛将石敬瑭的化身。石敬瑭的侄儿石重贵继帝位后,欲借薛仁贵之光环,要与辽帝国平等"平贵",只当孙而不称臣,这就是"薛平贵"之名的由来。

    2010年01期 v.28;No.106 4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7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文史哲

  • 论高斯的几何学思想及其意义

    陈惠勇;

    高斯的几何学思想意在揭示欧氏几何不具有惟一的(物理的)必然性,而高斯的内蕴微分几何学则深刻地揭示了几何空间的非欧本质。文章考察高斯几何学思想中几个核心概念的发现及其深远意义,探究高斯几何学思想的思维轨迹及其与现代微分几何的联系。

    2010年01期 v.28;No.106 4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4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评霍克斯小说《维斯尔杰克特》中语言、文本和意义的不确定性

    谷野平;

    文章论述了德里达的两个术语"延异"和"播撒"在霍克斯小说中实现词汇、文本和意义的不确定性所起的作用,表明霍克斯与德里达在理论上的相似性;指出霍克斯在开放的后现代主义文本中玩弄语言游戏,创造了自我指涉性的、语言为主角的文本和具有不确定性的人物,同时也指出这样的作品留给读者以空间和时间去重新审视和严肃思考文本中所描述的人和事。

    2010年01期 v.28;No.106 4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诗歌含义纬度翻译探讨——以《红楼梦》卷头诗英译为例

    黄远鹏;

    文章以格特的关联翻译理论和辜正坤的诗歌鉴赏五标准为理据,对《红楼梦》卷头诗的英译从含义纬度进行了分析。作者认为这种分析为诗歌翻译批评提供了一种研究思路。

    2010年01期 v.28;No.106 54-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2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论肯尼迪总统就职演说辞中的象似性特征

    尹博慧;赵安源;梁颖萍;

    象似性作为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受到国内外语言学界的关注。文章拟用认知语言学中象似性的理论,主要从数量象似性、顺序相似性、距离象似性和标记象似性的基本原则出发,分析了肯尼迪总统就职演说辞中的象似性修辞特征。

    2010年01期 v.28;No.106 60-62+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3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网络工具与中国古代史研究——研究方法及专业数据库

    魏郭辉;

    文章主要探讨了如何利用网络工具对中国古代史进行深入研究,重点对其研究方法及专业数据库进行了细致论述。

    2010年01期 v.28;No.106 6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高等教育

  • 电子技术系列课程教学体系的建设与实践

    田建艳;夏路易;

    为了实现"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在本科教学改革中强化了作为重要技术基础的电子技术系列课程的教学。同时为了使学生适应现代电子技术硬件软化的趋势,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引入了多种最新的EDA软件,保证了不同的教学阶段EDA技术教学的连续性。文章总结了多年来电子技术系列课程教学体系的建设与实践,给出了课程体系的总体框架及实施方案。

    2010年01期 v.28;No.106 6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工科“多体系、三层次”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

    郎爱花;阎果兰;靳利娥;谢鲜梅;常瑜;

    我们针对工科院校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的特点,进行了教学模式的改革,形成以应用化学专业为主、与基础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开放性实验相结合的"多体系、三层次"的实验教学模式,探索了该教学模式的特点,为新时期"创新型、研究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一种有力手段。

    2010年01期 v.28;No.106 7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地方院校法学本科教育当以司法考试为导向

    王春业;

    鉴于地方院校与地方社会的共生关系以及法学专业就业压力等方面的因素,地方院校法学本科教育应当以司法考试为导向,围绕培养目标和司法考试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在开设16门法学核心课程的基础上调整课程计划、适当增减课时、选用适当教材、加强案例教学、落实实践环节、改革考试方法,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努力提高司考通过率,为地方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法学应用型人才。

    2010年01期 v.28;No.106 7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3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构建课程设计网站 促进课程设计改革

    陆凤仪;岳一领;张志鸿;刘敬医;

    分析了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和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改革的必要性,提出改革课程设计的方法,构建机械原理与设计课程设计网站,旨在一定程度上拓宽学生的设计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课程设计效果,并在课程设计中尽可能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的辅助设计作用,改善教学互动关系。

    2010年01期 v.28;No.106 7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0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能力评价体系初探

    张瑞生;

    我国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学生专业能力测评方面有所欠缺,现有的能力评价仍停留在"学科型"的模式上,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教学工作的改进。应建立以教育基础理论为指导、学生实践技能为核心的评价体系,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和职业应用能力,为国家培养职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技能型人才。

    2010年01期 v.28;No.106 8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关于构建大学生素质拓展体系的几点思考

    白瑞;

    文章采用文献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对大学生素质拓展体系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并阶段性解决了其四个子体系,即课程化体系、实施体系、保障体系、评价体系的完善问题,构建出了自成体系、目标清晰、整体和谐、更为完善的大学生素质拓展体系。

    2010年01期 v.28;No.106 8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4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