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访问量:262931

  • 民间立场与知识分子属性——从“文化身份”看赵树理的小说创作

    黄科安;

    赵树理的“民间的立场”和“知识分子”文化身份,是造成他个人叙事与主流意识形态出现龃龉的重要原因,而这一点恰恰被当时那些将赵树理创作树为“方向”的理论家所忽视或遮蔽。赵树理拥有的两重“文化身份”,使他置于一种“中介”的地位,起到沟通知识分子和农民二者之间的桥梁作用,而这种“文化身份”的独特性,恰好为当今学界研究“知识分子”与“权力话语”之关系,提供难得的范例。

    2006年02期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4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31 ]
  • “力本”转向“人本”:梁启超人文视野中的“进化”

    姚雅欣;

    梁启超自1897年由严复《天演论》译稿初识进化论,新的历史时空观由此开启,其政治、社会、文化观念因之而变:1902年前后力倡竞争、革命、破坏主义等力本论思想,不久转向主张调适、渐进,20年代重新阐释“进化”,指出物质进化与精神进化的区别,尤其关注人类历史进程中螺旋演进甚至循环往复的进化的特殊性呈现。基于人文视野对进化论认识的调整与深化,构成梁启超科学文化思想的一部分。

    2006年02期 6-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01 ]
  • 现代乌托邦精神——试论梁启超翻译与创作的政治小说

    史修永;

    由于受工具论观念的影响,学界对梁启超翻译与创作的政治小说的研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文章从乌托邦思想理论的视角考察政治小说的存在理由。作者认为,政治小说是晚清精英知识分子乌托邦精神的表征,体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知识分子的价值立场和审美追求。

    2006年02期 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4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98 ]
  • 毛奇龄《论语稽求篇》研探

    唐明贵;

    《论语稽求篇》是毛奇龄有鉴于后儒多以己意解经和墨守朱注之作,其注解特色有四:其一,辩驳朱子《集注》之说;其二,修正王学,强调实学;其三,运用了以经解经的新注释法;其四,注重考据,不以空言说经。毛奇龄反对理学,提倡实学,在清初的学术界开一时风气,实为清代汉学的不祧之祖。

    2006年02期 1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8K]
    [下载次数:2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05 ]
  • 论庄子的审美观

    王泽庆;

    结合《庄子》关于天地之美的论述,指出“道”是美的最高范畴。欣赏这种最高最大的美,共有四种方式,侧重于主体认识的是“坐忘”和“心斋”,侧重于主客体关系的是“以天合天”和“物化”。最后,文章还指出马克思的劳动实践说与庄子审美观相为补充的必要性。

    2006年02期 21-2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3 ]
  • 《尚书·周官》与《周礼》关系考论——兼谈西周的公卿官学与孔子儒学

    翟奎凤;

    文章认为《尚书.周官》与《周礼》二者关系是:周公致政前“制礼作乐”,作《周礼》;天下稳定后,巩固平静成王执政据《周礼》的纲要向群臣宣告说明,遂有《尚书.周官》。在早期中国文化精神的演进历程中,道与学不断从官府向民间下移,在春秋战国时期具体体现在诸子私学的兴起。孔子儒学既直接继承了西周的公卿王官学,对西周所代表的礼乐文化又有着历史性地突破,自觉和直觉的道德理性主义是孔子儒学的历史新特色。

    2006年02期 2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5K]
    [下载次数:6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09 ]
  • 向量在中国的传播

    孙庆华;包芳勋;

    文章考证了向量(矢量)名词在中国的起源和演变过程,探讨了与向量有关的中国早期的数学、物理教学和研究,梳理出向量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过程。

    2006年02期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2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66 ]
  • 公理化的历史发展

    冯晓华;李文林;

    欧几里得几何是第一个公理化体系,非欧几何的出现促使人们对它的基础作了严格审视,其中希尔伯特公理化方法最为成功;但它的相容性问题一直没有解决,集合论悖论使得这个问题更加尖锐。虽然集合论的公理化一度时期曾化解了悖论给公理化方法所带来的危机,但不久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就深刻地揭露了公理化方法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尽管后来的布尔巴基学派的结构数学使公理化方法更上一层楼,但仍然无法克服公理化方法本身的局限性。

    2006年02期 3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1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84 ]
  • 试论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理解观

    王浩斌;王飞南;

    邓小平在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总体上形成了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解观;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解观既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重要前提,同时也是它的重要理论组成部分;客观而系统地分析出邓小平马克思主义理解观形成的历史条件及其科学内涵,这无疑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深远的现实意义。

    2006年02期 39-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2 ]
  • 情景制约下社区照顾行为的维续——一个城市社区非正式组织的行动策略

    刘岩;刘威;

    随着家庭的小型化及其功能的社会化,以及社会转型时期社会问题的社区化,客观上需要发展社区照顾与服务。通过整合社区内外资源,以及政府与民间力量的结合,社区照顾不仅为弱势群体提供更多的社会支持,而且避免了社会福利单纯由国家提供的弊端。和心俱乐部组织下的老人社区自我照顾模式,通过联系政府和各种社会服务机构,整合社区内外资源,在社区内部构建了社会支持网络。但是由于体制和资源的约束,和心俱乐部等非正式社区组织的运行需要政府支持。

    2006年02期 44-47+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4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37 ]
  • 辩证法视角下的资本主义——奥尔曼对资本主义的辩证分析述评

    田世锭;

    辩证的马克思主义学派的主要代表奥尔曼运用马克思的辩证法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剖析,得出了明确的结论,即资本主义是一个有机的系统,它只是一种历史的存在,它所固有的矛盾决定了其彻底解决必然依赖于社会主义对它的取代。质言之,奥尔曼运用马克思的辩证法明确论证了资本主义的暂时性和社会主义的必然性。这不仅对今天世界上误解资本主义、怀疑社会主义的人具有警示作用,而且对我国人民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2006年02期 4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06 ]
  • 社会资本理论与我国政府绩效管理研究

    杨超;凌学武;

    从社会资本理论视角出发,结合公共行政学的相关基础理论,来考察社会资本与政府绩效管理之间的关系,至今还是一个理论界较少涉足的领域。社会资本提高了公众参与政治的能力,增加对政府的信任,建立互惠规范的沟通渠道,这些都有助于政府制定合理、公平、高效的政府绩效管理方案,提升政府绩效管理能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2006年02期 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4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118 ]
  • 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隐私权的侵权方式及保护对策

    陈玥;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络空间的个人信息隐私权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保护个人信息隐私权成为当务之急。文章介绍了网络环境下个人信息隐私权的侵权方式,包括过度收集以及使用目的不明确、错误收集个人信息、个人信息的传输和交易以及个人信息的二次开发利用,就如何保护网络环境下的个人信息隐私权提出了立法建议,以及应该注重行业自律和个人的自我保护。

    2006年02期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1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165 ]
  • 我国能源安全性分析(四)——能源开采与利用中生态环境的安全性分析

    牛冲槐;张彤;张敏;樊燕萍;

    生态环境的安全性是能源安全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能源开采与利用中生态环境的安全与否不仅影响到能源安全,也影响到经济安全和人类的生存安全。文章在分析能源生产利用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基础上,指出了我国能源生态环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2006年02期 5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3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22 ]
  • 我国煤矿企业安全投入的博弈分析

    陈宁;林汉川;

    理论界普遍认为煤矿安全投入不足是导致煤矿安全事故频繁发生的直接原因,安全投入不足的背后原因却鲜有探讨。文章通过对煤矿企业与煤矿监管双方的博弈分析试图发现决定我国煤矿安全投入的深层原因,并进一步针对原因提出对策。

    2006年02期 64-66+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4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113 ]
  • 企业价值创造系统中技术创新投入产出及其对比关系分析

    计军恒;

    技术创新是现代企业价值创造的关键资源。文章在剖析企业价值创造系统中技术创新投入产出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对比分析,揭示了技术创新产出与其投入之间的多倍放大关系。通过多阶段的员工流动内生化下两企业竞争博弈模型,分析了影响上述倍数关系发挥的因素,认为对关键员工的激励与约束是企业实行基于技术创新价值管理的核心。

    2006年02期 67-70+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76 ]
  • 西部生态脆弱贫困区风力发电竞争优势研究

    刘颖琦;

    在研究现有理论的基础上,结合西部生态脆弱贫困区的特点,依据波特竞争优势理论,构建了西部生态脆弱贫困区风力发电竞争优势分析模型,该模型具有六个关键要素和一个辅助要素,各要素之间相互依赖,动态互动;应用该模型对内蒙古翁牛特旗的风力发电产业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

    2006年02期 7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86 ]
  • 绿海战略——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探讨

    侯胜田;陈建成;

    文章用全新视角探讨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绿海战略”这一新的概念,并为其确定内涵、理论基础和实现途径。通过对战略管理理论的回顾,根据其目的和导向,将经典的战略理论进行分类,以自然界中的颜色作为其标志,借用“商海”、“下海”中将商业比作“海洋”的比喻,将经典的战略理论分别称作“黑海战略”、“红海战略”、“蓝海战略”。结论指出可持续发展理论是“绿海战略”研究的理论基础,利益攸关方共同利益最大化是“绿海战略”的目标,可持续竞争优势是“绿海战略”的核心;建立优秀企业文化和学习型组织、不断创新与开展绿色营销是实现“绿海战略”的主要途径。

    2006年02期 7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2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123 ]
  • 区域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演进关系模型研究——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岳利萍;白永秀;曹明明;

    从社会福利最大化角度出发,通过设定物品消费偏好指数,建立两物品模型,推导出区域环境最佳投资水平;从理论上证明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存在的依据以及在环境质量最低点和环境质量发生根本性好转的转折点的社会总投资水平。最后,得出环境质量演化过程曲线取决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它与非环境物品生产函数和排污生产函数的技术参数、居民收入水平以及对环境物品和非环境物品的消费偏好以及国民收入分配政策等有关,而非仅仅与经济增长状况有关。

    2006年02期 79-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4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120 ]
  • 二元工业化及其主要模式

    黄晋太;

    构建二元工业化是根本解决“三农”问题、逐步消除二元结构矛盾的最佳途径。必须充分认识构建二元工业化与发展农村工业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艰巨性与复杂性,以及发展农村工业化的合理性与科学性,走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的发展道路。农村工业化依据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和自然经济地理条件,可以构建资源型工业化模式、技术型工业化模式和加工型工业化模式。

    2006年02期 8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27 ]
  • 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发展研究

    董众鸣;朱桂林;

    文章在分析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认为: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成为我国高校竞技体育的管理主体,既符合国际竞技体育学院化发展的潮流,也是国家竞技体育管理体制改革与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现实要求,是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的必然结果与制度选择。指出:健全协会组织机构与功能,完善协会规章制度,是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

    2006年02期 87-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5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97 ]
  • 当代大学生的时尚心理分析与引导

    权立枝;史彦虎;

    当代大学生作为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高素质的青年群体,既是时尚发展的带头人,又是时尚潮流的主力军,研究他们的时尚心理,分析时尚的内涵与特征,区分时尚的高雅与低俗,对于引导大学生思想心理的健康发展,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倡导积极文明向上的良好社会风尚,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06年02期 9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4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01 ]
  • 论建立高校辅导员论谈制度

    张俊义;

    高校辅导员论谈制度就是由高校学生工作职能部门(一般为学生处)定期召集辅导员就学生工作的典型问题、典型经验、工作心得、理论学习、实践创新、辅导员先进事迹等方面的内容作平等交流;通过提炼典型问题,分享典型经验,共悟工作心得,互启理论学习,最终实现辅导员综合素质快速提升的目的。辅导员论谈制度是新时期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低成本而持续、稳定提高辅导员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2006年02期 9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4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