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薇;
司法实践中,人们对当事人有过错逾期提交的证据是否应认定为"新证据"存在实体处理和程序适用上的困惑。这些困惑源于立法上对"新证据"的认定标准无法统一。立法层面对"新证据"的认定标准有四种,即"随时提出"标准、"过错排除"标准、"实体重大影响"标准和"故意或者重大过失排除"标准。总体而言,"实体重大影响"标准(辅以费用制裁)作为当前我国民事诉讼中当事人有过错逾期提交证据认定"新证据"的标准较为合适。
2013年02期 v.31;No.121 6-9+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3K] [下载次数:5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毋国平;
婚约一方要求对方返还自己给付之财产的纠纷常常发生,司法实践对此虽有调整,但法律对一方当事人请求权的性质却没有明确规定。在规则体系和法理论的双重角度上,婚约应被视为附生效条件的赠与合同,且当事人在不能缔结婚姻关系时,可以根据条件不成就而主张赠与合同无效。由于我国实证法规则中并未规定物权行为的无因原则,当事人只能行使所有物返还请求权,而非不当得利请求权。
2013年02期 v.31;No.121 10-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8K] [下载次数:3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杨莉萍;
横向垄断协议严重损害市场竞争、阻碍经济发展、减损消费者福利,因而遭到各国反垄断法的严格规制。美国自实施反托拉斯法以来,横向垄断协议一直是其规制的重点,在实践和理论中也发展出一套相对合理的横向垄断协议的反垄断法分析方法,对反垄断执法主体和法院在判定横向垄断协议的限制竞争效果时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中国《反垄断法》实施时间尚短,对于我国这样没有反垄断法传统经验的国家来说,如果能够合理借鉴美国关于横向垄断协议的反垄断法分析方法,无疑对我国反垄断法的实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013年02期 v.31;No.121 16-19+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3K] [下载次数:7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姚云;
康德道德原则中的"人是目的"公式,被他称为绝对命令的质料公式。"人是目的"的含义是指所有人在行动时,都应该同时把自己和他人人身中的人性作为目的,而不仅仅只用作手段。人性就是人的理性能力和思考能力,以及道德判断和道德感的能力。这一道德原则使人自身的价值凸现出来,人类从此具有了尊严,应受到尊重,所以,道德和人性是唯一具有尊严的东西。它们在生命伦理学中的意义形象地表现在人所具有的四种义务类型中。
2013年02期 v.31;No.121 30-33+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4K] [下载次数:4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曹润青;
尼采在《敌基督者》中梳理了犹太人的神的谱系,从历史早期的民族神到道德化的至善之神,再到基督教的上帝,这三者之间的转变是犹太民族权力意志衰退的结果,是一步步将现实看作虚假回避现实的结果。文章阐述了犹太民族如何通过虚构道德化的罪与罚、顺从与奖赏的因果关系,得以颠覆自然的价值,将犹太民族命运的衰败理解为"神圣",占据善的位置,又为民族命运的衰败找到了原因。
2013年02期 v.31;No.121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0K] [下载次数:4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坤;
"第二自然"是一个极具生发力的概念,黑格尔、马克思、卢卡奇赋予其独特的哲学意味。在我国,徐复观对"第二自然"进行创造性地转用,公木、罗门在其本义的基础上分别生发出"第三自然界""第三自然",丰富并拓展了这一概念的内涵。深入了解并认识"第二自然"的多维意义,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2013年02期 v.31;No.121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5K] [下载次数:3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刘宁;
入世理性主义和出世神秘主义是两个相互对立的伦理价值体系。如果说新教伦理是入世理性主义的代表,那么,道教和佛教则是出世神秘主义的典范。佛教和道教虽然是两种不同的信仰体系,但是二者的内在逻辑是相通的:摆脱尘世的一切羁绊,依靠神秘的直觉和感悟获得精神的超脱或解脱一直都是它们修行过程的基本形式和途径。出世神秘主义的价值诉求决定了道教和佛教不可能导致社会生活的理性化和祛魅化。
2013年02期 v.31;No.121 41-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8K] [下载次数:3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肖爱平;
玛丽.沃尔斯通克拉夫特是现代女性主义正义观的先驱。围绕着"理性"和"教育"这两个核心概念,沃尔斯通克拉夫特论证了作为人类成员的女性为何会受到不公正的对待,以及如何才能受到和男性一样的公平对待。这一18世纪为争取女性平等权利的正义理念成为沃尔斯通克拉夫特之后建构女性主义正义观,进行正义批判的理论武器。
2013年02期 v.31;No.121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5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郭晓春;
刘勰的《文心雕龙》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系统地阐述文学创作问题的文学理论杰作,对中国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世界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风骨"是《文心雕龙》中的重要篇章,也是刘勰对优秀文学作品的美学要求,对其后中国文学审美思想影响很大。然而,由于语境差异及古代文学语言的复议性,后人对"风骨"的内涵意见不一,直至今日仍有争议。文章立足前人的观点,在细读原著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认为"风骨=凤凰=风+骨+两者结合产生的力"。
2013年02期 v.31;No.121 5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6K] [下载次数:3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宏;
在我国古代,《周易》中出现"仁者见仁,知者见知"的解释,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演进,到清代最终形成"诗无达诂"这一与西方现代阐释学理论类似的中国古代文学阐释学基本原则。文章探讨其由《易经》中形而上的哲学原则扩大到经学阐释学范围,进而演化成文学,特别是古典诗歌阐释学理论的整个过程。
2013年02期 v.31;No.121 57-60+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9K] [下载次数:3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孙全胜;
《伤逝》描写了爱情的普遍遭遇,从开始的兴奋激动,到回归现实的孤独厌烦,再到失去后的痛苦无助,呈现了一种追求、失望、再追求的轨迹。《伤逝》对爱情的反思和除魅以悔愧和救赎为基础,悔愧是它以赎罪为基础向善良的迈进,而悔改则是它需求救赎的路径。在这种赎罪和救赎中,《伤逝》展示了希望追寻者的内心彷徨和无助。
2013年02期 v.31;No.121 6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3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乔娟;
英国作家伊迪斯.内斯比特在其创作的沙精三部曲中,对人物的身份认同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首先对女主人公安西娅进行了改写,重构了儿童冒险故事中领导者形象;其次,分析了爱德华时代变化的民族观。故事所呈现的一面是彰显着帝国优势的叙述事例,另一面是对殖民遭遇中的殖民者和被殖民者双方历史的重写,从而为重新确立身份认同的各种新标准进行了努力尝试。
2013年02期 v.31;No.121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6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若平;
美国小说家珍妮弗·伊根发表的短篇小说《再见,我的爱》后来成为获得美国普利策小说奖的小说《恶棍来访》中的章节之一。该作品具有鲜明的绘画性,这种绘画性主要体现在对人物刻画和环境描写上。文章运用绘画原理、心理学及叙事学的理论与方法,对作品中出现的四种典型画面进行了描述,展现其独特的表现技巧,并揭示其潜藏文本。
2013年02期 v.31;No.121 70-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6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