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储著炎;
在晚明"临川派"戏曲家当中,孟称舜的戏曲实践内涵丰富,个性突出。他的剧作思想既有对汤显祖"至情"主张的继承,又有着自己的创见,这主要体现在"始若不正,卒归于正"的言情模式与"情正"思想上。整体上讲,孟称舜的剧作思想,前期以"至情"为代表,后期以"情正"为皈依,其传奇《娇红记》则是这两个阶段过渡的桥梁。从孟称舜剧作思想的变迁中,可以看出由汤显祖构建的"至情"思想于明末清初的归结与转向。
2012年04期 v.30;No.117 4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4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00 ] - 韩国颖;
《聊斋志异·窦氏》讲的是被始乱终弃的窦女死后为鬼向负心人成功复仇的故事。通过文本分析,认为在窦女身上包含双重悲剧:其爱情遭遇是不幸的,而她的快意复仇背后是美德的毁灭,也显现了深沉的悲剧意味。
2012年04期 v.30;No.117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1K] [下载次数:2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7 ] - 杨小平;
针对大学生英语机房课上缺乏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通过策略培养型的课堂教学活动,引导学习者培养母语正迁移策略的方法,使其母语知识有利于外语学习。通过母语正迁移策略的培养,学生在机房课上的自主学习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提高了机房课的教学效果。
2012年04期 v.30;No.117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1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5 ] - 黄雅雯;董俊虹;
自然语言的多样性和任意性给机器翻译带来很多困难,词汇歧义就是其最难解决的困难之一。然而,与之相关的心理语言学理论研究成果并没有应用于机器翻译之中。文章依据心理词汇的组织和提取模型,从语言理解的心理过程中寻求解决机器翻译词汇歧义问题的新启示。
2012年04期 v.30;No.117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5K] [下载次数:2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