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事诉讼中“新证据”认定标准之探究——当事人有过错逾期提交证据认定问题On the Identification Criteria of "New Evidence" in China's Civil Litigation——The Problem as to Whether the Evidence Submitted after the Due Date Because of the Parties' Fault Should be Identified as "New Evidence"
王薇;
摘要(Abstract):
司法实践中,人们对当事人有过错逾期提交的证据是否应认定为"新证据"存在实体处理和程序适用上的困惑。这些困惑源于立法上对"新证据"的认定标准无法统一。立法层面对"新证据"的认定标准有四种,即"随时提出"标准、"过错排除"标准、"实体重大影响"标准和"故意或者重大过失排除"标准。总体而言,"实体重大影响"标准(辅以费用制裁)作为当前我国民事诉讼中当事人有过错逾期提交证据认定"新证据"的标准较为合适。
关键词(KeyWords): 过错;逾期;新证据;随时提出主义;适时提出主义
基金项目(Foundation): 2011年度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证据收集程序中的利益保护研究”(2011jyty029)
作者(Authors): 王薇;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王利明.审判方式改革中的民事证据立法问题探讨[J].中国法学,2000(4):99-114.
- [2]李浩.《证据规定》与民事证据规则的修订[J].中国法学,2011(3):31-40.
- [3]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J].人民司法:应用,2007(15):44-49.
- [4]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一庭.审判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146.
- [5]李浩.举证时限制度的困境与出路——追问证据失权的正义性[J].中国法学,2005(3):152-164.
- [6]江伟,孙邦清.证据学论坛[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105.
- [7]赵旭东.民事诉讼第一审的功能审视与价值体现[J].中国法学,2011(3):50-61.
- [8]陈洪杰.新《民事诉讼法》中的“新的证据”应作如何理解——兼与张卫平教授商榷[J].学术界,2008(3):129-135.
- [9]李浩.民事诉讼法典修改后的“新证据”——《审监解释》对“新证据”界定的可能意义[J].中国法学,2009(3):156-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