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未割台刺激下的华夷之辨与国家意识The Debate of Hua Yi and National Consciousness Stimulated by the Cession of Taiwan in 1895
李伟明;
摘要(Abstract):
《马关条约》将台湾割予日本的决定对传统中国造成巨大影响,对中国现代民族国家的建构有着重大作用;它唤醒了潜伏在古老中国记忆中的王朝意识与华夷意识,使得郑成功收复台湾、清廷完成统一的历史事件成为中华民族凝聚共识、强化认同的符号与旗帜;而来自于西方的国家政治制度与国际关系体系,成为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维护国家统一与领土完整的重要思想资源;此后展开的抗日反割台斗争,反映出传统王朝意识与华夷意识出现的新变化。
关键词(KeyWords): 乙未割台;华夷意识;国家意识;“台湾民主国”;唐景崧;丘逢甲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s): 李伟明;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戚其章.论乙未割台的历史背景[J].历史研究,1994(6):17-32.
- [2]桑兵.甲午战后台湾内渡官绅与庚子勤王运动[J].历史研究,1995(6):76-86.
- [3]清华大学历史系.戊戌变法文献资料系目[G].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8:33.
- [4]陈忠纯.张之洞“援外保台”思路演变及其与“台湾民主国”关系考论[J].台湾研究集刊,2011(3):74-84.
- [5]苑书义,孙华峰,李秉新.张之洞全集[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6400.
- [6]冯天瑜,何晓明.张之洞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152-153.
- [7]王芸生.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M].天津:大公报社出版部,1932:348-349.
- [8]伯琴.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选辑[G].台北:台湾银行,1965:388.
- [9]孔昭明.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选辑[G].台北:大通书局,1984:212.
- [10]邵雍.中国近代对外关系研究[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3:156-158.
- [11]顾廷龙,戴逸.李鸿章全集:第26卷[G].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112.
- [12]董为民,殷昭鲁,张生.清季琉球交涉档案[G].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6:264.
- [13]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丛刊编辑委员会.帝国主义与中国海关:第七编中国海关与中日战争[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8:221-222.
- [14]连横.台湾通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49.
- [15]吴剑杰.张之洞年谱长编[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340.
- [16]罗香林.刘永福历史草[M].南京:正中书局,1936:186.
- [17]姚锡光.东方兵事纪略[M].北京:中华书局,2010:132.
- [18][美]康马杰.美国历史文献选集[G].北京:美国驻华大使馆新闻文化处,1985:10-16.
- [19]刘晓琴.荷兰1581年誓绝法案历史研究[J].理论界,2009(3):147-148.
- [20]台湾省文献委员会.台湾省通志·卷一·土地志·疆域篇第二册[G].台北:台湾省文献委员会,1970:18-44.
- [21]丘晨波,黄志萍,李尚行.丘逢甲文集[M].广州:花城出版社,1994:251-252.
- [22]高致华.郑成功信仰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4:44.
- [23]杨云萍.延平郡王祠的楹联[C]//南明研究与台湾文化.台北:台湾风物杂志社,1993:42.
- [24]何广中.郑成功南澳誓师抗清的意义及其影响[C]//第二届明清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3:591.
- [25]刘雄.试论光绪乙未年“台湾民主国”的性质[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3(7):69-72.
- [26]W.G.Goddard.Formosa:A Study in Chinese History[M].East Lansing: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Press,1966:140.
- [27]孔亭.现代化视野下的中国近代启蒙思想研究1895—1923[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4:123.
- [28]王彦威,王亮.清季外交史料[G].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2229.
- [29]戚其章.中日战争[M].北京:中华书局,1989:956-960.
- [30]邵循正.中日战争:第6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6: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