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晋北地区基层政权的嬗变及启示The Change of Grassroots Political Power and Its Enlightenment in the Northern Shanxi Areas during the Republic of China
李海泉;
摘要(Abstract):
在中国历代政治结构中,基层政权的安定与否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兴衰。在经历了漫长的封建帝制时期后,中国基层政权组织无论是外在制度设计还是内部权力结构均已相对稳定。民国时期,晋北基层政权大体经历了官绅合治——乡绅自治——初现民治的三次转向。一方面,晋北基层政权在强大的权力惯性面前展现出一定的内卷化倾向;另一方面,这种基层权力的分化重组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基层政权的旧有面貌。特别是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晋北部分乡村地区崭露出了民主的曙光。
关键词(KeyWords): 民国时期;晋北地区;基层政权;乡村社会;乡村治理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s): 李海泉;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费孝通.乡土重建[M].上海:上海观察社,1948:46
- [2]黄强.中国保甲实验新编[M].南京:正中书局,1936:137-138.
- [3]王先明.中国近代社会文化史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35.
- [4]李燕光.清代的政治制度[C]//明清史国际学术讨论会秘书处论文组.明清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257.
- [5]魏源.皇朝经世文编[M].台北:文海出版社,1980:1653.
- [6]凌惕安.咸同贵州军事史[M].台北:文海出版社,1980:6.
- [7]山西省史志研究院.山西通志·第三十六卷·军事志[M].北京:中华书局,1997:470-471.
- [8]董江爱.山西编村制度研究[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87-91.
- [9]温克刚.中国气象灾害大典:山西卷[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8:107.
- [10]王耀斌.朔州通史[M].太原:三晋出版社,2009:480-482,551.
- [11]刘文炳.徐沟县志[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2:276.
- [12]梁漱冥.漱冥卅后文录[M].上海:上海书店,1989:215.
- [13]山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近现代山西政权机构概况[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4:89.
- [14]徐秀丽.中国近代乡村自治法规选编[M].北京:中华书局,2004:346-347.
- [15]王先明.士绅构成要素的变异与乡村权力——以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晋西北、晋中为例[J].近代史研究,2005(2):245-283.
- [16]名人传略[A].太原:山西省档案馆馆藏,A-22-1-4-1:17-20.
- [17]周成.山西地方自治纲要[M].上海:泰东图书局,1925:85.
- [18]山西村政处.山西村政汇编[G].太原:山西村政处,1928:51.
- [19]大同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大同市志[M].北京:中华书局,2000:1152,1153.
- [20]庞成文.日伪时期晋北地区的社会状况[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2015.
- [21]周祖文.封闭的村庄:1940—1944年晋西北救国公粮之征收[J].抗日战争研究,2012(1):127-127.
- [22]李庆刚.论抗日根据地开明士绅的历史贡献[J].阴山学刊,2003(4):84-90.
- [23]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M].北京:三联书店,2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