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范式下出租车行业利益博弈及发展路向——基于合肥市“滴滴打车”影响下的出租车市场调研The Interest Game in Taxi Industry and Its Development Trend under the “Internet Plus” Paradigm——Based on the Taxi Market Research under the Influence of Didi Taxi in Hefei
刘凯强,范和生
摘要(Abstract):
"滴滴打车"作为互联网与实体经济相结合的尝试,是当前"互联网+"大趋势下衍生的新生事物。网络约车软件方便公众交通出行的同时,也触发了传统出租车行业利益的新一轮博弈。通过梳理合肥市"滴滴打车""黑车"等多方力量对传统出租车运营模式的冲击,拟用社会学分析框架,从擢升出租车司机社会福利,完善国家法律规制,建构网络约车与出租车市场良性竞争平台,破除垄断体制等发展路向出发,化解出租车行业与互联网间的壁垒,推进"互联网+"经济新业态的稳步发展。
关键词(KeyWords): 互联网+;滴滴打车;出租车行业;利益博弈;发展路向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基层社会矛盾演化规律与维护社会大局稳定抽样调查研究”(10BSH013);; 安徽大学学术创新项目“网络突发事件的传播风险及其舆情控制研究”(KYCX201416)
作者(Author): 刘凯强,范和生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何师元.“互联网+金融”新业态与实体经济发展的关联度[J].改革,2015(7):73.
- [2]刘乃梁.出租车行业特许经营的困境与变革[J].行政法学研究,2015(5):61.
- [3]合肥市交通职业服务中心.合肥市出租汽车驾驶员培训教材[Z].2014-12:9.
- [4]侯钧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226.
- [5]亚伯拉罕·马斯洛.动机与人格[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82-90.
- [6]COLLINS R.Conflict theory and the advance of macrohistorical sociology[M].New York:University Press.1990:70.
- [7]刘少杰.国外社会学理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94.
- [8]L.D.WACQUANT.Towards a reflexive sociology:a workshop with pierre bourdieu[J].Sociological Theory,1989(7):39.
- [9]袁长伟,吴群琪.国际出租车管制模式与改革启示[J].经济体制改革,2013(6):151-154.
- [10]李俊.相对剥夺理论的价值论视角[J].学海,2005(4):175.
- [11]简斯·贝克尔特.经济社会学与嵌入性[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4(6):85-86.
- (1)文中所涉及的访谈对话,均为笔者根据与当事人对话录音记录整理而成,皆能够保证一定的真实性。该段与方师傅的访谈发生于2015年9月15日,地点在安徽大学磬苑校区附近。
- (1)该段与胡师傅的访谈发生于2015年9月21日,地点在安徽省博物院附近。
- (1)文中涉及的出租车和“滴滴专车”计费方式都是以合肥市为例,全国各地计价方式存在差异。另:与市民马先生的对话发生于2015年9月27日,地点在合肥市天鹅湖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