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权禁令之交错属性及程序设计The Alternation Attribute and Procedure Design of the Injunction of Personality Right
沈超;
摘要(Abstract):
民事诉讼法所面临的人格权禁令制度的协调和对接问题愈发紧迫。人格权禁令自身呈现出实体与程序、诉讼与非讼的交错法律属性,以有着公正要求的效率为价值导向,提出了交错适用诉讼与非讼法理的要求。“程序—法官—当事人”的三角作用构造可提供填补程序规则空白的理论与技术指引。在制定人格权禁令程序规则时,应当重视程序本身的作用空间,以及其与法官、当事人作用空间的关系,在实现程序功能与目的的基础上进行调节。
关键词(KeyWords): 人格权禁令;交错适用;准诉讼程序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s): 沈超;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 许燕玲.人格权侵害禁令首案:自由与法治,边界在哪里?[N].人民法院报,2021-02-05(3).
- [2] 张卫平.民法典与民事诉讼法的连接与统合:从民事诉讼法视角看民法典的编纂[J].法学研究,2016,38(1):22-36.
- [3] 程啸.我国民法典中的人格权请求权[N].人民法院报,2020-10-22(5).
- [4] 王利明.论侵害人格权的诉前禁令制度[J].财经法学,2019(4):3-15.
- [5] 孙笑侠.法律程序剖析[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3(6):3-9.
- [6] 吴英姿.人格权禁令程序研究[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21(2):133-144.
- [7] 张卫平.民法典的实施与民事诉讼法的协调和对接[J].中外法学,2020,32(4):933-950.
- [8] 江伟.市场经济与民事诉讼法学的使命[J].现代法学,1996(3):4-13.
- [9] 张卫平.仲裁裁决撤销程序的法理分析[J].比较法研究,2018(6):10-25.
- [10] 许尚豪,欧元捷.论督促程序的争讼性[J].人民司法,2014(5):105-109.
- [11] 李曼.美国中间禁令制度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6.
- [12] 邱联恭.程序制度机能论[M].台北:三民书局,1996.
- [13] 胡亚球.民事诉讼制度的理论基础[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
- [14] 邓辉辉.论诉讼法理与非讼法理从二元分离适用论到交错适用论的发展[J].广西社会科学,2010(6):68-70.
- [15] 魏大喨.新非讼事件法总则问题解析[J].月旦法学杂志,2005(123):263-287.
- [16] 孙永军.非讼法理在诉讼程序中的适用[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8:12.
- [17] 王福华.民事保全程序中的程序保障[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2(6):93-104.
- [18] 贝蒂娜·许莉蔓-高朴,狄安娜·奥斯瓦尔德,金可可.瑞士民法上的人格权保护[J].东方法学,2013(3):119-136.
- [19] 五十岚清.人格权法[M].铃木贤,葛敏,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1.
- [20] 毕潇潇,房绍坤.美国法上临时禁令的适用及借鉴[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8(2):86-95.
- [21] 刘敏.论民事诉讼当事人听审请求权[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8(6):105-112.
- [22] 任凡.听审请求权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12.
- [23] 郭小冬.人格权禁令的基本原理与程序法落实[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21(2):145-156.
- ① 《民法典》第1000条第2款规定,行为人拒不承担前款规定的民事责任的,人民法院可以采取在报刊、网络等媒体上发布公告或者公布生效裁判文书等方式执行,产生的费用由行为人负担。《民事诉讼法》第220条规定,支付人收到人民法院停止支付的通知,应当停止支付,至公示催告程序终结。公示催告期间,转让票据权利的行为无效。
- ② 20世纪70年代日本学者三月章发表了《诉讼事件非讼化及其界限》,提出了“传统诉讼原则的妥当领域的缩小”;邱联恭发表了《诉讼法理与非讼法理之交错适用——从民事事件之非讼化审理及诉讼化审理论程序保障之机能》《程序保障之机能——基于民事事件类型审理必要论及程序法理交错适用肯定论之观点》,从程序保障个别化、程序法理的交错适用等角度探讨了诉讼事件非讼化问题。20世纪末江伟在《市场经济与民事诉讼法学的使命》第一次提到“诉讼事件非讼化”“程序法理的交错适用论”等。
- ①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诉前停止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和保全证据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10条规定,当事人对诉前责令停止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裁定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裁定之日起十日内申请复议一次。复议期间不停止裁定的执行。
- ② 《瑞士民事诉讼法》第253条、第265条第1款。
- ③ 《联邦民事诉讼规则》第65条(a)(1)、第65条(b)(1)。
- ④ 《瑞士民法典》第19条第2款。
- ① 《瑞士民事诉讼法》第253条、第265条。
- ② 《联邦民事诉讼规则》第65条(a)。美国法院在Marryland Cas.Co.v.Realty Advisory Bd.on Labor Rels.案中得出听证的第一种除外情形,当案件的主要事实没有争议时,听证环节就不是必须具备的;在Welch Allyn,Inc v.Tyco Int’l Servs.AG等案中得出听证的第二种除外情形,如果法院认定不能发出禁令,听证就没有必要。
- (3)美国法院在Hawksbill Sea v. Fed. Emergency Mgmt. Agency案中将宣誓后的文书和言论作为裁量中间禁令的依据,在Univ. of Tex. v. Camenish案中认定中间禁令阶段的证明标准相较于通常程序中适用的优势证据标准更为宽松。
- (1)《瑞士民法典》第28条第2款。
- (2)《反家庭暴力法》第32条。
- (3)《反家庭暴力法》第3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