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 v.36;No.155(06) 64-71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期目录(Current Issue) | 过刊浏览(Past Issue) | 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

抗战前后陕北的灾荒救济与人口变动
Famine Relief and Population Change in Northern Shaanxi Before and After Anti-Japanese War

王亚莉;

摘要(Abstract):

1928—1933年,中国西北地区发生了百年罕见的大旱灾,陕北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死亡与流迁,有的灾民不堪饥荒和苛政沦为匪寇,买卖妇女与儿童现象尤为严重。当时的陕西省政府成立了赈灾机构,对受灾民众进行救济和安置。但由于其赈灾不力,导致民怨沸腾。后来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能够站稳脚跟与这场灾荒引发的基层社会变动存在一定关联。抗战时期的陕甘宁边区政府将赈济灾民视为义不容辞的责任,通过颁布法令法规安置灾民和难民,推行婚姻新政改变民众的传统生育观,发展医疗卫生事业降低妇婴死亡率等以增殖人口。这些举措有效缓解了"人丁不旺"的社会问题,增强了民众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有利于边区生产发展和社会稳定。

关键词(KeyWords): 抗战前后;陕北;陕甘宁边区;灾荒救济;人口变动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山西革命根据地女性婚姻问题研究”(2017209)

作者(Authors): 王亚莉;

参考文献(References):

扩展功能
本文信息
服务与反馈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中国知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