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纷解决机制的内在机理及选择Internal Mechanism of Dispute Resolution Mechanism and Its Choice
陈哲;
摘要(Abstract):
现代社会,人与人交往日益密切,矛盾不可避免,进而产生纠纷。纠纷宜疏不宜堵,解决纠纷的方式除诉讼外,还有诸如谈判、调解、仲裁等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将交往行为理论作为分析各纠纷解决机制的理论工具,从主观真诚度要求、客观真实性要求、评判标准权威性、结果内在约束力、外部执行保障落实五个维度对其量化评分。通过分析评分结果,结合各纠纷解决机制在解决纠纷过程中的成本以及纠纷当事人自身需求,可为当事人选择合适的纠纷解决机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KeyWords): 交往行为;纠纷解决;纠纷解决机制;成本;需求
基金项目(Foundation): 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生态环境损害救济的模式选择研究”(20YBQ030)
作者(Authors): 陈哲;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 顾培东.试论我国社会中非常规性纠纷的解决机制[J].中国法学,2007(3):3-19.
- [2]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行为合理性与社会合理化[M].曹卫东,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83-96.
- [3] 陈文曲.现代纠纷解决的基本理念:为权利而沟通[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9(2):115-120.
- [4] 斯蒂芬·B·戈尔德堡,弗兰克E·A·桑德,南茜·H罗杰斯,等.纠纷解决——谈判、调解和其他机制[M].蔡彦敏,曾宇,刘晶晶,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115,4.
- [5] 范愉.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321.
- [6] 郑永流.商谈的再思[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16.
- [7] [德]哈贝马斯.在事实与规范之间——关于法律和民主法治国的商谈理论[M].童世骏,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218,189,191,217,203.
- [8] 陈文曲,陈哲.转换与选择之进路:商谈式民事诉讼模式[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3(3):55-62.
- [9] 西蒙·罗伯茨,彭文浩.纠纷解决过程:ADR与形成决定的主要形式[M].刘哲玮,李佳佳,于春霞,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222.
- [10] 罗嘉威.仲裁与诉讼的分流机制研究——以司法文明建设为视角[J].政法论坛,2019,37(3):134-142.
- [11] 熊浩.论中国调解法律规制模式的转型[J].法商研究,2018,35(3):115-125.
- [12] 熊秉元.正义的成本——当法律遇上经济学[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4:193.
- ① 程序性在下文的论述中体现的是一种规范性,是与随意性、任意性相对应的概念,故下文统一用规范性这一名词。
- (1)法律共同体指的是想借助于法律来调节其生活的那些具体的共同体。具体论述参见哈贝马斯:《在事实与规范之间——关于法律和民主法治国的商谈理论》,童世骏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年版,第186页。
- (2)当然这也并不是绝对的,中间有时能够起到沟通桥梁的作用,使沟通更为顺畅,但这毕竟不是每次都能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