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自然”概念的哲学意味及其转用生发——兼论“第三自然”The Philosophical Meaning,Diversion Usag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oncept of "the Second Nature"——Concurrently Discussing "the Third Nature"
张坤;
摘要(Abstract):
"第二自然"是一个极具生发力的概念,黑格尔、马克思、卢卡奇赋予其独特的哲学意味。在我国,徐复观对"第二自然"进行创造性地转用,公木、罗门在其本义的基础上分别生发出"第三自然界""第三自然",丰富并拓展了这一概念的内涵。深入了解并认识"第二自然"的多维意义,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关键词(KeyWords): “第二自然”;哲学意味;徐复观;公木;罗门;转用;生发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QN201251);;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重点项目(2012Z030);; 云南民族大学2011年度青年基金科研项目;; 云南民族大学引进人才科研项目
作者(Authors): 张坤;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刘为钦.另一个自然[J].外国文学评论,1998(1):20-25.
- [2][德]A.施密特.马克思的自然概念[M].欧力同,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 [3][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导论[M].范扬,张企泰,译.北京:商务书馆,1982.
- [4][德]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 [5][匈]卢卡奇.小说理论[M]//卢卡奇早期文选.张亮,吴勇立,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
- [6][匈]卢卡奇.物性化和无产阶级意识[M]//历史和阶级意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研究.张西平,译.重庆:重庆出版社,1989.
- [7]曾庆元.文艺学原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
- [8]公木.第三自然界概说[M]//公木文集.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1.
- [9]罗门.诗在人类世界中的永恒价值[J].海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4):72-75.
- [10]罗门.第三自然螺旋型架构的创作理念[C]//罗门论文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 [11]张坤.徐复观的“第二自然”概念新探[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2):6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