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v.33;No.134(03) 17-22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期目录(Current Issue) | 过刊浏览(Past Issue) | 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

论公物利用侵权的司法救济——以主观公权利与司法救济的对应关系为线索
On Judicial Relief of Infringing the Utilization of Public Properties——Taking the Correspond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Subjective Public Right and Judicial Relief as the Clue

梁君瑜;

摘要(Abstract):

公物利用是一种复合型主观公权利。因主观公权利与司法救济存在对应关系,所以归纳公物利用侵权形态并分析其损及的主观公权利类型,是完善我国相应司法救济的逻辑起点。我国公物利用侵权的司法救济在救济方式之实效性、救济对象之覆盖性、救济利益之明确性、救济模式之全面性等方面存在不足,应通过推动撤销判决彻底化、理顺一般给付判决的覆盖面、延展课予义务判决的适用场域、引入居民诉讼制度等方式来达致相应司法救济的理想归结。

关键词(KeyWords): 公物利用;侵权形态;主观公权利;司法救济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公物利用法律问题研究”(09XFX009);; 国家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

作者(Authors): 梁君瑜;

参考文献(References):

扩展功能
本文信息
服务与反馈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中国知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