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向推送的原理、法理与治理Principles,Jurisprudence,and Governance of Personalized Recommendation
龚涛;关昭宇;
摘要(Abstract):
定向推送在提高信息处理效率的同时,也限制了人类的主体性和意志自由,并带来了道德、隐私、公平等一系列问题。目前我国对于定向推送的治理主要依靠行业自律,尚未在法律层面施加较多干预,但实践状况不容乐观,近半数网络应用无法退出定向推送。因此,需要通过法律赋予用户退出定向推送的权利,在区分非个人信息、个人一般信息、个人敏感信息,以及各种讯息与广告的基础上,建立选择加入与选择退出相结合的定向推送退出机制。
关键词(KeyWords): 定向推送;选择加入;选择退出;个人信息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s): 龚涛;关昭宇;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刘建国,周涛,汪秉宏.个性化推荐系统的研究进展[J].自然科学进展,2009(1):1-15.
- [2]胡忠望,刘卫东.Cookie应用与个人信息安全研究[J].计算机软件与应用,2007(3):50-53.
- [3][美]ALAN COOPER.交互设计之路:让高科技产品回归人性[M].CHRIS DING,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115-135.
- [4]2019中国互联网广告发展报告[EB/OL].[2020-06-01].https://www.imz-lab.com/article.html?id=13.
- [5]陈凡,董传升,贾岩.技术图景中人的主体性的获得、缺失与重构[J].哲学研究,2007(6):93-98.
- [6]NICHOLAS NEGROPONTE.Being Digital[M].New York:Vintage,1995:153.
- [7][美]凯斯·R.桑斯坦.信息乌托邦:众人如何生产知识[M].毕竞悦,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8.
- [8]人民日报评论部.算法盛行更需“总编辑”[N].人民日报,2016-12-23(10).
- [9]罗昕.算法媒体的生产逻辑与治理机制[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8(24):25-39.
- [10]吴峥.崩塌与重构:数据社会人的主体性危机及其出路[J].编辑之友,2019(12):62-65.
- [11]张潇潇.算法新闻个性化推荐的理念、意义及伦理风险[J].传媒,2017(11):82-84.
- [12]彭兰.假象、算法囚徒与权利让渡:数据与算法时代的新风险[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5):20-29.
- [13]万方.隐私政策中的告知同意原则及其异化[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9(2):61-68.
- (1)见江苏省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2014)宁民终字第5028号。
- (1)欧盟通过法律干预确立了完全的选择加入模式,例如《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第4条第11款规定:数据主体的“同意”是指数据主体以声明或明确的肯定行为做出的,表示同意处理其个人数据的自愿、具体、知情及明确的意愿;《欧洲Cookie指令》要求网站默认关闭Cookie,只有获得用户明确同意后,网站才能启用Cookie功能。美国则通过行业自律确立了以选择退出为主、选择加入为辅的模式,例如美国网络广告促进会(NAI)制定的《NAI行为准则》要求企业在一般情况下使用非个人识别信息定向推送广告时具备选择退出机制,特殊情况下使用个人识别信息、精确地理位置数据和敏感信息定向推送广告时具备选择加入机制。
- (1)见《网络安全法》第四十一条,《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九条,《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五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