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子公司架构下股东代表诉讼的适用问题研究The Application of Shareholder Representative Litigation under the Structure of Parent-Subsidiary Company
黄晓林;黄雪峰;
摘要(Abstract):
随着母子公司运营模式的出现,我国以单一公司结构为基础的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已无法满足实践的需要。立法的空白导致当子公司利益遭受损害,而母子公司均怠于起诉时,母公司及中小股东的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这类问题的出现对双重股东代表诉讼的设立提出了要求。对此,我国可以在吸收借鉴国外相关理论基础的情况下引进、发展双重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同时立足本国国情,对该制度的前置程序、原告适格要件及被告范围等方面进行明确,以有效救济母公司及其中小股东的权益。
关键词(KeyWords): 双重股东代表诉讼;母子公司;前置程序;原告适格要件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s): 黄晓林;黄雪峰;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 樊纪伟.日本多重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及其启示[J].法学杂志,2016(7):126-133.
- [2] 樊纪伟.我国双重代表诉讼制度架构研究[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6(4):112-123.
- [3] 李秀文.我国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完善路径——基于333个案例样本的分析[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6):106-116.
- [4] 刘凯湘.股东代表诉讼的司法适用和立法完善——以《公司法》第152条的解释为中心[J].中国法学,2008(4):157-166.
- [5] 刘诗瑶.我国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完善进路研究——以《公司法司法解释(四)》为切入点[J].河北法学,2018(11):181-190.
- [6] 朱慈蕴.论中国公司法本土化与国际化的融合——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沿革、最新发展与未来走向[J].东方法学,2020(2):91-102.
- [7] 李秀文.实务与理论张力关系下的美国多重代表诉讼制度[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19(6):59-72.
- [8] 王淼,许明月.美国特拉华州二重代表诉讼的实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法学评论,2014(1):116-126.
- [9] 沈贵明.二重派生诉讼适格原告要件的构建[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5(2):105-120.
- [10] 李秀文.母公司股东权益保护视角下我国多重代表诉讼制度构建[J].东南学术,2019(6):239-245.
- [11] 林少伟.我国双重股东代表诉讼的本土化构建路径[J].广东社会科学,2020(3):227-236.
- [12] 樊纪伟.公司法实施中的双重代表诉讼制度确立与构建[J].天津法学,2019(2):15-21.
- [13] 刘俊海.公司自治与司法干预的平衡艺术:《公司法解释四》的创新、缺憾与再解释[J].法学杂志,2017(12):35-49.
- [14] 孙光焰.中日股东代表诉讼激励与约束制度安排立法比较[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4):97-103.
- (1)江苏省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2014)宁商初字第150号民事裁定书。
- (2)一审:(2014)西中民四初字第00243号;二审:(2016)陕民终228号。
- (3)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中级人民法院(2019)宁01民终2176号民事判决书。
- (4)日本《公司法》第847条之3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