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的理论形态On the Theoretical Form of Lefebvre's“Space Production”
孙全胜;
摘要(Abstract):
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理论形态彰显了理论主题的变更、理论方法的革新和理论功能的展现三个方面。"空间生产"的理论主题和理论方法构成了其理论形态的主体结构。"空间生产"理论形态是在对空间生产现实及其现象形态的批判中出场的,集结为三种批判主题:资本批判、政治批判和生态批判,并且较完整地展现了"空间生产"的演进逻辑,是"空间生产"理论发展与社会空间形态演进的具体的历史统一。
关键词(KeyWords): 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理论形态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现代科技伦理的应然逻辑研究”(12BZX078)
作者(Authors): 孙全胜;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HENRI LEFEBVRE.The Production of Space[M].Oxford UK:Black-well,1991:342,48.
- [2]孙全胜.马克思主义社会空间现象批判伦理的出场形态[J].内蒙古社会科学,2014(2):29-35.
- [3]孙全胜.城市空间生产批判及其对中国城市化的启示[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16(6):79-92.
- [4]包亚明.现代性与空间的生产[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48.
- [5][法]亨利·列斐伏尔.辨证唯物主义[M].许汝贞,译.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100.
- [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79.
- [7]陈忠.空间辩证法、空间正义与集体行动的逻辑[J].哲学动态,2010(6):40-46.
- [8]JACQUES DERRIDA.Acts of Religion[M].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02:242-243.
- [9]孙全胜.马克思主义社会空间生产批判的伦理形态[J].天府新论,2014(6):58-65.
- [10]王志刚.论社会主义空间正义的基本架构——基于主体性视角[J].江西社会科学,2012(5):3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