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耀邦同志对中国富强之路的几点思考HU Yaobang'Refelctions on China's Road to Being Prosperous and Strong Country
张文彬;周自豪;
摘要(Abstract):
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经历了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党和人民一路同行、不懈奋斗的艰辛历程。胡耀邦同志在担任党的重要领导职务期间,基于时代背景和中国的现实国情,分别从党领导中国走向富强的历史必然性、富强之路的关键步骤、富强的保证——国防外交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阐述,对胡耀邦同志相关理论加以整理和分析,有助于全面把握中国共产党的富强思想,增强中国社会发展的道路自信和理论自信。
关键词(KeyWords): 胡耀邦;富强;经济;国防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新形势下党的作风建设创新研究”(14ZDA012)
作者(Authors): 张文彬;周自豪;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胡耀邦.胡耀邦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 [2]温家宝.再回兴义忆耀邦[N].人民日报,2010-04-15(2).
- [3]胡德平.中国为什么要改革——思忆父亲胡耀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 [4]中国科学院.胡耀邦在中国科学院[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 (1)联社办工业是随着人民公社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兴起于1958年的“公社工业化”,在农业合作化和集体化过程中,由农村人民公社和生产大队、生产队办起来的集体所有制企业。“文革”开始后,国营企业的正常生产受到冲击,国家建设和人民群众生活急需物资出现匮乏。社队企业弥补了工业生产不正常引起的短缺和紧张的局面,获得了一定的生存空间。1984年,中共中央4号文件将“社队企业”更名为“乡镇企业”,农村工业出现了一次性质上的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