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的三重境界——语境、史境、意境The Three-fold States in the Theoretical Innovation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Context of Language,History and Philosophy
张丽琴;
摘要(Abstract):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在总结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和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进一步发展和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需要在研究对象上传承中国语境,在研究坐标上构建中国史境,在理论价值上凝聚中国意境。
关键词(KeyWords):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语境;史境;意境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s): 张丽琴;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法]勒内.笛卡尔.谈谈方法[M].王太庆,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12,17.
- [2]艾昕,焦兵.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当代建构[M]//高翔.中国社会科学学术前沿:2010-2011.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3.
- [3][德]马克斯.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M].李秋零,田薇,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27,11.
- [4]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89.
- [5]张曙光,鲍宗豪,刘瀚,等.“创新时代的哲学社会科学”笔谈[J].中国社会科学,2003(1):83-98.
- [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97,603.
- [7][法]E.迪尔凯姆.社会学方法的准则[M].狄玉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46,122.
- [8]钱穆.中国历史研究方法[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44-45.
-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923.
- [10][美]斯蒂芬.范埃弗拉.政治学研究方法指南[M].陈琪,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