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中国粮食增产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粮食主产区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A Study of the Factors Affecting China's Future Grain Yield Increase——Based on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Panel Data of Main Grain Producing Areas
刘慧;张俊;
摘要(Abstract):
运用1992-2012年中国15个粮食主产区的省际面板数据,构建了粮食产量影响因素模型,研究发现:播种面积、技术进步对粮食产量产生重要的正向影响;受灾面积对粮食产量产生明显的负向影响;增加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和农业的财政支出也可以提高粮食产量,但作用较弱。其后,又分别对水稻和小麦进行回归,得到的结论与上面的结果基本一致,但水稻和小麦之间的回归系数却存在显著差别。最后,基于实证结论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KeyWords): 粮食生产;粮食安全;影响因素;面板数据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财政激励、预期与农民工市民化矫正机制研究”(11BJL039);; 安徽财经大学研究生科研基金创新项目“人口老龄化、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ACYC2015078)
作者(Authors): 刘慧;张俊;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黎东升,曾靖.经济新常态下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J].农业经济问题,2015(5):42-47.
- [2]刘忠,黄峰,李保国.2003-2011年中国粮食增产的贡献因素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3(12):1-7.
- [3]KANWAR,S.Relative profitability,supply shifters and dynamic output response in developing economy[J].Journal of Policy Modeling,2006,28(1):67-88.
- [4]黄季,杨军,仇焕广,等.本轮粮食价格的大起大落:主要原因及未来走势[J].管理世界,2009(1):72-78.
- [5]陈飞,范庆泉,高铁梅.农业政策、粮食产量与粮食生产能力调整[J].经济研究,2010(11):101-114.
- [6]星焱,胡小平.中国新一轮粮食增产的影响因素分析:2004-2011年[J].中国农村经济,2013(6):14-26.
- [7]田甜,李隆玲,黄东,等.未来中国的粮食产量将依靠什么?——基于粮食生产“十连增”的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5(6):13-22.
- [8]石智雷,杨云彦.外出务工对农村劳动力能力发展的影响及政策含义[J].管理世界,2011(12):40-54.
- [9]马九杰,崔卫杰,朱信凯.农业自然灾害风险对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影响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5(4):14-17.
- [10]陈卫洪,谢晓英.气候灾害对粮食安全的影响机制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3(01):12-19.
- [11]陈国光.科学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J].求是,2009(23):47-49.
- [12]胡小平.宏观政策是影响中国粮食生产的决定性因素[J].中国农村经济,2001(11):54-57.
- [13]SCOTT ROZELLE,黄季.中国的农村经济与通向现代工业国之路[J].经济学(季刊),2005(4):1020-1042.
- [14]秦立建,张妮,蒋中一.土地细碎化、劳动力转移与中国农户粮食生产——基于安徽省的调查[J].农业技术经济,2011(11):16-22.
- [15]徐建军,星焱.财政支农粮食产出效应的区域比较研究[J].财政研究,2013(1):54-57.
- [16]麻吉亮,陈永福,钱小平.气候因素、中间投入和玉米单产增长——基于河北农户层面多水平模型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12(11):11-20.
- [17]程名望,黄甜甜,刘雅娟.劳动力转移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基于粮食主销区面板数据的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15(4):87-100.
- (1)其实反映粮食生产技术进步最好的指标是粮食良种的使用费(或推广费),但现有的文献无法获得该数据,我们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化肥的施用量作为指标,感谢安徽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栾敬东院长对此提出的建设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