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困境与突围:未成年人认罪认罚“自愿性”之实现Goals, Difficulties, and Breakthrough:Realization of “Voluntariness” in Juvenile Plea
赵冠男;赫思广;
摘要(Abstract):
“自愿性”作为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基底和核心,在未成年人认罪认罚案件中尤为重要。未成年人认罪认罚自愿性旨在实现控辩平衡、特殊处遇和权利保障的基本目标。然而,其自愿性极易受到未成年人身心发育不全的影响而陷入认知困境、心理困境、制度困境和价值困境。因此,在未成年人认罪认罚案件中,要充分发挥律师的帮助作用,强化法律监督,加强司法审查,注重权利保护,进而全面实现认罪认罚案件中对未成年犯罪人自愿性的保障。
关键词(KeyWords):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未成年人;自愿性;权利保护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孕育诞生和发展完善》(德文版)”(17WFX009)
作者(Authors): 赵冠男;赫思广;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 陈瑞华.刑事诉讼的公力合作模式———量刑协商制度在中国的兴起[J].法学论坛,2019,34(4):5-19.
- [2] 魏晓娜.完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国语境下的关键词展开[J].法学研究,2016,38(4):79-98.
- [3] 黄丽勤.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比较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1(8):79-83.
- [4] 宋志军.论未成年人刑事司法的社会支持体系[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6,34(5):99-109.
- [5] 吴宗宪.论社会力量参与预防青少年犯罪的长效机制[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3(5):137-142.
- [6] 王迎龙.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基本原则的教义学分析——以“自愿性”和“真实性”为视角[J].湖北社会科学,2020(7):124-132.
- [7] 孔冠颖.认罪认罚自愿性判断标准及其保障[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7,25(1):20-30,171-172.
- [8] 王广聪.从犯罪学透视未成年人刑事司法的理性[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20,39(4):134-140.
- [9] 孔令勇.被告人认罪认罚自愿性的界定及保障——基于“被告人同意理论”的分析[J].法商研究,2019,36(3):63-75.
- [10] 姚建龙.权利的细微关怀——“合适成年人”参与未成年人刑事诉讼制度的移植和本土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91.
- [11] 常进锋.时空社会学:青少年犯罪成因的新视角[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20,39(1):134-140.
- [12] 卢君,谭中平.论审判环节被告人认罪认罚“自愿性”审查机制的构建[J].法律适用,2017(5):103-109.
- [13] 姚莉.认罪认罚程序中值班律师的角色与功能[J].法商研究,2017,34(6):42-49.
- [14] 陈卫东.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研究[J].中国法学,2016(2):48-64.
- [15] 韩旭.认罪认罚从宽案件中有效法律帮助问题研究[J].法学杂志,2021,42(3):1-13,142.
- [16] 贺卫.前提与归宿: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自愿性”保障路径[J].学习与实践,2020(7):80-86.
- [17] 屈新.论辩护律师在场权的确立[J].中国刑事法杂志,2011(1):44-50.
- [18] 吴波.未成年人审前羁押制度:域外比较与本土实践[J].犯罪研究,2019(1):89-97.
- [19] 姚建龙.未成年人审前羁押制度检讨与改进建议[J].中国刑事法杂志,2011(4):58-65.
- [20] 王贞会.未成年人严格限制适用逮捕措施的现状调查[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9,27(4):56-73.
- [21] 拜荣静,罗景文.认罪、认罚自愿性的有效审查机制[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1(2):70-78.
- [22] 杨帆.认罪自愿性的边界与保障[J].法学杂志,2019,40(10):14-23.
- (1)《刑诉法》第四十条规定:“辩护律师自人民检察院对案件审查起诉之日起,可以查阅、摘抄、复制本案的案卷材料。其他辩护人经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许可,也可以查阅、摘抄、复制上述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