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河东道文人园林别业补考Additional Textual Research on Literati's Garden Villas of Hedong Road in the Tang Dynasty
石润宏;
摘要(Abstract):
李浩教授《唐代园林别业考录》考得唐代河东道文人园林别业计十余处,此数目尚可增补。据唐代有关诗文材料,唐代文人在河东道营造园林、别业、庄园、小园等建筑居住的另有七处,分别属于石雄、宋之问、薛能、张彻、樊宗师、吕沆及李商隐。根据这些园林别业的分布地点可以推知,唐代文人在河东道(今山西省境内)的活动主要集中在太原府以南,特别是河东道最南部的蒲州、绛州、泽州之间。
关键词(KeyWords): 唐代;河东道;文人;园林别业;补考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安徽师范大学博士科研启动金项目“唐代植被生态对文学创作的影响研究”(2018XJJ02)
作者(Authors): 石润宏;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李浩.唐代园林别业考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143-148,109-110.
- [2]全唐诗(增订本)[M].中华书局编辑部,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99.
- [3]叶葱奇.李商隐诗集疏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551.
- [4]葛英会.成汤、大濩与濩泽、阳阿[C]//宋镇豪.汤风濩韵:全国首届商汤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12.
- [5]钱林书.续汉书郡国志汇释[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369.
- [6](宋)欧阳修.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5747.
- [7]马斗全.薛能籍里辨[J].文学遗产,1995(3):111-112.
- [8]岳五九.论薛能[D].合肥:安徽大学,2007:4.
- [9]赵素青.晚唐诗人薛能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8:5.
- [10]杨丹丹.晚唐诗人薛能及其诗歌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5:17.
- [11](清)郭庆藩.庄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61:39.
- [12]陈冠明.张彻行年稽实[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3(1):98-104.
- [13]郁贤皓.唐刺史考全编[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1162.
- [14](清)永2).四库全书总目[M].北京:中华书局,1965:1293,1293.
- [15](唐)樊宗师.樊绍述集[M]//顾廷龙.续修四库全书:第1311册.(清)孙之騄,辑并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187-188,174-189.
- [16]岑仲勉.唐人行第录(外三种)[M].北京:中华书局,2004:233.
- [17](唐)吕温.吕衡州文集[M]//丛书集成初编:第1854册.北京:中华书局,1985:121,82,90.
- [18]杨雪.李端及其诗歌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0:11.
- [19](韩)白盛友.吕温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9:14.
- [20]张秀萍.吕温及其文探微[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9:5.
- [21](清)章廷珪.雍正平阳府志[M]//凤凰出版社.中国地方志集成·山西府县志辑:第45册.南京:凤凰出版社,2005:430.
- [22]张采田.玉谿生年谱会笺(外一种)[M].北京:中华书局,1963:111.
- [23]石润宏.从唐代诗文看唐代河东道的植被和生态状况[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30-34.
- (1)本文所引之唐诗如无特殊说明,均出自《全唐诗》,为引述方便,下文引用时只括注卷数。
- (1)关于历代学者注释此文的情况,可参彭小乐《〈绛守居园池记〉校注》绪论之“研究现状”一节,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第2-5页。
- (2)宋薛仲孺《梁令祀记》记载“开皇十六年,内军将军临汾县令梁轨以亢阳频灾,遂迹晋之故道,审势逗绝,疏源分派,乃开渠十二,率灌田五百顷,贯刺史牙城,蓄为池沼,迤逦闾落,浃洽园圃,岁无旱忧”,此即绛守居园池构园之始。薛仲孺所记见岑仲勉《绛守居园池记集释》,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编辑委员会编辑《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19册,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第541页。
- (3)如周燕《李端诗歌研究》称“端为诗人李嘉祐从侄,李嘉祐有《送从侄端之东都》”,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第3页,该页作者自注称对李端生平的论述主要参考了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李端考》及蒋寅《大历诗人研究》的成果。程冰《李端及其诗歌研究》称“从叔李嘉祐,曾写有《送从侄端之东都》”,首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第6页,作者在文中亦称参考了傅璇琮文、蒋寅文及张国浩《略论李端的生平及诗歌创作》、乔长阜《李端生平考述》等已有成果。杨雪《李端及其诗歌研究》称《旧唐书》《新唐书》《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唐才子传》等古籍对李端生平的记载“多只言片语,只是言及李端之子及从叔李嘉祐之事,对其生平经历并没有过多说明”,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第4页。
- (1)这是李保定对比张采田、刘学锴、余恕诚等学者考订成果后统计出的数字。参见李保定《李商隐永乐闲居诗研究》,山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第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