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哲学视域中的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之辩An Analytical Study on Public Interest and Private Interes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olitical Philosophy
胡朝阳;
摘要(Abstract):
利益问题贯穿整个人类的历史发展,文章对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的关系问题作出了政治哲学的分析。首先从中西方政治哲学史的角度梳理了关于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关系上的两种不同观点,将其归纳为公共利益本位论和私人利益本位论;其次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视角出发,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利益观,得出两者之间是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关键词(KeyWords): 公共利益;私人利益;公共利益本位论;私人利益本位论;马克思主义利益观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s): 胡朝阳;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1.
- [2][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M].廖申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6.
- [3][意]阿奎那.阿奎那政治著作选[M].马清槐,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139,70.
- [4][法]卢梭.社会契约论[M].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120.
- [5][美]A·麦金太尔.谁之正义?何种合理性?[M].万俊人,译.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6:63,49.
- [6][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下册[M].张雁深,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189-190.
- [7][英]边沁.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M].时殷弘,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58.
-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103.
- [9]王伟光.利益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73.
- [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34.
- ①马克思在批判斯密认为个人利益的实现就是普遍利益的实现的观点是错误时指出,斯密把公共利益的产生和公共利益的实现、个人利益的实现和公共利益的实现相混淆。马克思的批判是建立在阶级社会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关系分析基础之上的,而此处我们谈论的是早期人类社会型态下的两者之间的关系,因而在不同情况下做出不同结论是不矛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