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S视域下水力机械兴起的原因探析The Exploration and Analysis of Hydraulic Machinery's Form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cience,Technology and Society
丁宏;李龙;
摘要(Abstract):
汉代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发明的一个高峰期。这一时期,由于自然和社会的原因,人力和畜力无法满足社会生产的正常需要,人们开始使用风能、水能等自然能源为社会生产提供帮助。两汉之际,水轮发明之后被迅速应用于水碓和水排等水力机械的使用上,这些水力机械将水能转化为机械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我国古代农业、冶铁业和水利工程的发展,进而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开启了我国大规模使用自然能源的先河。文章以《汉书》《考工记》等文献为基础,从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视角对水力机械兴起的自然和社会因素进行探讨。
关键词(KeyWords): 汉代;水碓;水排;水力机械;《汉书》;《考工记》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山西省软科学一般基金项目“山西省空间信息产业发展研究”(2017041019-4)
作者(Authors): 丁宏;李龙;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杨宽.中国古代冶铁技术发展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103.
- [2]卢嘉锡,陆敬严,华觉明.中国科学技术史:机械史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241-256.
- [3]张柏春.中国传统水轮及其驱动机械[J].自然科学史研究,1994(2):254-263.
- [4]钱学森.论系统工程[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10.
- [5]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发明创造”研究组.85项“中国古代重要科技发明创造”清单出炉[EB/OL].(2015-01-28)[2016-12-01].http://www.ihns.ac.cn/xwzx/zhxw/201501/t20150128_4306268.html.
- [6]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第四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137,137,835.
- [7](宋)范晔.后汉书:第四册[M].(唐)李贤,注.北京:中华书局.1973:1094.
- [8]丁宏.水排在古代大型冶铁工程上的应用——以蒲津桥的冶铸实物为例[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2(2):71-76.
- [9]邓云特.中国救荒史[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1:115.
- [10]张文华.汉代自然灾害的初步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01:10,11.
- [11]袁延胜.东汉人口问题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03:15.
- [12]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J].中国科学,1973(2):168-189.
- [13]张丕远.中国历史气候变化[M].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1996.
- [14]任振球.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的异常期及其天文成因[J].农业考古,1986(1):298-303.
- [15](东汉)班固.汉书:第一册[M].颜师古,注.北京:中华书局,1964:158,138.
- [16]闻人军.考工记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12,20.
- [17]王振铎.汉代冶铁鼓风机的复原[J].文物,1959(05):43-44.
- [18](东汉)班固.汉书:第四册[M].颜师古,注.北京:中华书局,1964:1127,1130,1130.
- [19](西汉)司马迁.史记:第四册[M].裴骃,集解.北京:中华书局,1963:1420,1423.
- [20]国学整理社.诸子集成:第三册[M].北京:中华书局,2010:4.
- [21]赵宗乙.淮南子译注:上[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27,213,452.
- [22]顾颉刚.汉代学术史略[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
- [23]丁宏.传统机械蕴含的科学技术思想—以水排为例[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6(3):92-97.
- [24]陈寿.三国志:第三册[M].裴松之,注.北京:中华书局,1964:677,472.
- [25]国学整理社.诸子集成:第二册[M].北京:中华书局,2010:187.
- [26]司马迁.史记:第十册[M].裴骃,集解.北京:中华书局,1963:3278,3279.
- [27]李京华,陈长山.南阳汉代冶铁[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5:6-10,64-66,58-62.
- [28]陈宏天,赵福海,陈复兴.昭明文选译注:第一卷[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7:180-182,181,17-18.
- [29](东汉)班固.汉书:第十一册[M].颜师古,注.北京:中华书局,1964:3642,3645,3800.
- [30]朱更翎.水利史研究溯源[J].中国水利,1981(3):48-50.
- [31](东汉)班固.汉书:第十册[M].颜师古,注.北京:中华书局,1964:2874.
- [32]竺可桢.发刊词[G]//科学史集刊编辑委员会.科学史集刊:第一期.北京:科学出版社,1958:1-2.
- (1)http://www.britannica.com/EBchecked/topic/637505/waterpow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