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金融协调看历史上的纸币制度Research on Paper Monetary System in Histo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inancial Coordination
孔繁晔;
摘要(Abstract):
纸币制度的变迁是不断追求金融协调的过程,内外协调曾推动不兑现国家信用货币制度走向全盛,而对商业革命的不适应却导致了其衰败。与之相比,可兑现银行券制度协调了纸币的商品性和信用性,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其与货币制度所要求的独立性和统一性不能协调,在不同层次不同时间多次尝试后仍以失败告终。因此,纸币本位制下的人民币制度的改革必须从内部和外部同时着手、相互配合、内外共同协调,才能使当前的纸币本位制下的人民币制度改革取得成功。
关键词(KeyWords): 纸币制度;制度变迁;金融协调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山西省研究生创新项目“中国纸币制度变迁研究”(2016BY110)
作者(Authors): 孔繁晔;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孔祥毅.百年金融制度变迁与金融协调[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41-48.
- [2]武巧珍.对货币制度变迁与金融协调的理论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4(6):48-50.
- [3]张旭昆.制度系统的关联性特征[J].浙江社会科学,2004(3):79-84.
- [4]张杰.中国的货币本位困境:历史根源与演进机理[J].东岳论丛,2009(8):5-25.
- [5]中华民国货币史资料:第二辑[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199.
- [6]戴建兵,陈晓荣.中国纸币史话[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113.
- [7]崔晓培.中国实业银行概况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9:7.
- [8]孙金鹏.货币发行机制的三十年变迁[J].南风窗,2008(22):64-65.
- [9]中国人民银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J].福建政报,2000(5):37-38.
- [10]于学军.从渐进到突变:中国改革开放以来货币和信用周期考察[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220.
- [11]李连济,王云.中国转型期的产能过剩问题研究[J].经济问题,2012(12):29-32.
- [12]陈庆修.经济结构性失衡问题的综合治理方案[J].经济研究参考,2012,27(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