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流动人口研究回顾与展望Review and Prospect of the Floating Population Study in China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Policy
孙琼如;
摘要(Abstract):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流动人口规模迅猛增长,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学者们纷纷从不同学科不同角度进行研究,学术成果丰硕。文章将30年来学术界对流动人口的研究进行系统梳理,并指出其研究不足与未来研究趋势,为学术界对流动人口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KeyWords): 流动人口;研究不足;研究展望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流动人口的婚姻家庭问题研究(04BMZ015)
作者(Authors): 孙琼如;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马侠.当代中国农村人口向城镇的大迁移[M].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9.
- [2]李梦白.流动人口对大城市发展的影响及对策[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1.
- [3]吴晓.“边缘社区”探察——我国流动人口聚居区的现状特征透析[J].城市规划,2003,(7):40-45.
- [4]罗仁朝,王德.上海流动人口聚居区类型及其特征研究[J].城市规划,2009,(3):31-37.
- [5]蓝宇蕴.城中村流动人口聚居区的功能分析[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8,(12):30-35.
- [6]千庆兰,陈颖彪.我国大城市流动人口聚居区初步研究[J].城市规划,2003,(11):60-64.
- [7]吴晓,吴明伟.国内外流动人口聚居区之比较[J].规划师,2003,(12):96-101.
- [8]马光红.大都市流动人口居住问题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08,(11):184-188.
- [9]刘翠,孙晓峰.社会问题的空间视角——以城市低收入流动人口的居住为例[J].华中建筑,2007,(10):38-40.
- [10]李甫,孙秉军.社会问题空间化——为流动人口提供可出租住宅[J].世界建筑,1997,(5):80-83.
- [11]黄俭,李佳能.试论城市流动人口对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影响[J].城市规划,1990,(2):43-45.
- [12]黄婧,褚军.外来流动人口迅速增长对新城发展的启示——以上海市松江新城为例[J].上海城市规划,2005,(5):5-9.
- [13]罗仁朝,王德.基于聚集指数测度的上海市流动人口分布特征分析[J].城市规划学刊,2008,(4):81-86.
- [14]李晓梅.城市流动人口预测模型探讨[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4):26-29.
- [15]黄健元,刘洋.流动人口预测模型构建及其应用[J].统计与决策,2008,(23):18-20.
- [16]何新易,廖淑华.劳动歧视下的人口流动模型[J].统计与决策,2005,(3):8-9.
- [17]赵乐东.人口流动宏观调控的统计思维[J].统计与决策,2009,(4):34-36.
- [18]夏雪.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研究综述[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8,(3):7-11,36.
- [19]曾荣青,贺义梅.成人教育对外来女工流动的促进作用[J].中国成人教育,2008,(5):107-109.
- [20]熊太和.基于流动人口的成人教育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9,(1):19-20.
- [21]张峰.关于我国城市社区流动人口教育的思考[J].成人教育,2001,(5):13-15.
- [22]苏建明.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体系的缺陷与对策[J].人口学刊,2009,(1):5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