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视野下传统中国国家形态的再认识Reconsideration of the State Form of Traditional China from 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何君安;常佳敏;柴顺;
摘要(Abstract):
传统中国的国家形态具有复杂性。长期以来,受西方的影响,人们常将其概括为官僚制帝国、君主专制制度等,没有准确把握传统中国国家形态的特征,具有误导作用。吸收近年来的研究成果,文章提出:传统中国是大一统、多民族、广土众民、文明型的国家,依靠朝廷制度、儒家思想、士人群体等整合起来,具有独特的发展规律,是一个高度自足的“世界”。对中国传统国家形态的准确认识对于全面把握“中国性”,理解中国何以为中国,保证现代中国是继续处在历史延长线上的立体、丰富、饱满的中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KeyWords): 国家形态;传统中国;大一统;文明;中国性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s): 何君安;常佳敏;柴顺;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 弗朗西斯·福山.政治秩序的起源:从前人类时代到法国大革命[M].毛俊杰,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23,145.
- [2] 赵汀阳.坏世界研究:作为第一哲学的政治哲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77,92.
- [3] 王柯.从“天下”国家到民族国家:历史中国的认知与实践[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320,66,60,321,52,31,40.
- [4] 葛兆光.宅兹中国:重建有关“中国”的历史论述[M].北京:中华书局,2011:25-26.
- [5] 马丁·雅克.当中国统治世界[M].张莉,刘曲,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161.
- [6] 赵鼎新.东周战争与儒法国家的诞生[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
- [7] 赵汀阳.我们认识中国:为什么总走不出西方的框架[EB/OL].[2015-11-02].https://cul.qq.com/a/20151102/013258.htm.
- [8] 葛剑雄.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105.
- [9] 阎步克.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86,90.
- [10] 忻剑飞.世界的中国观[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1:2.
- [11] 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8:35.
- [12] 余英时.国家观念与民族意识[M]//余英时.文化评论与中国情怀.台北:允晨文化实业股份有限公司,1993:18.
- [13] 钱穆.《国史大纲》之引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13,14.
- [14] 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中国思想史研究室.侯外庐史学论文选集:上自序[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10.
- ① 如葛剑雄老师所说:“鸦片战争以后,面对列强的侵略宰割,不少满腹经纶的知识分子竟然对大片的国土沦丧麻木不仁,而对列强与大清国皇帝平起平坐却痛心疾首”(葛剑雄:《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第152页)。这从现代人的角度看是颟顸、僵化,觉得不可理喻,但是,如果放在文明型国家的视域下,却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古人没有现代人的主权意识,国家更多是文明秩序的体现,所以在面对割让领土和违背礼制的冲突时,他们当然会在领土上做出让步,而在是否向皇帝磕头这样的问题上“冥顽不灵”。
- (1)葛兆光教授《宅兹中国》一书对此进行了详细研究,该书“绪说”部分也介绍了最近若干年中国台湾以及日本等其他地方一些试图解构“中国性”的学者的观点。参考:葛兆光《宅兹中国》,中华书局,2011年。又见张隆溪“掷地有声:评葛兆光新著《宅兹中国》”一文对该书的评论。该文载《开放时代》,2011年第七期。
- (2)中国社科院侯旭东研究员的文章“中国专制说的知识考古”对这一观点的形成、传播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引起学术界广泛讨论。该文载《近代史研究》,2008年第四期。
- (3)这里的“中国”指先秦时期所认为的“华夏”地区或“华夏”文明。
- (4)葛剑雄老师还说:“儒家最重夷夏之辨,华夏(汉)族至上的思想根深蒂固,鄙视、蔑视一切外族。但是外族只要接受汉族文化,就可以被当作汉族对待。边疆的少数民族政权,一旦入主中原,就会变成可以为之效力的新朝。所以,投降匈奴的李陵被目为汉朝叛臣,千古受人唾骂;而出仕元朝的文人却被视为理所当然。文天祥在宋亡后坚贞不屈,誓死不降,但并不反对他的弟弟当元朝的官”(葛剑雄:《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第153页)。葛老师显然有对儒家的批评之意,但却有用现代人的观念苛责古人之嫌。在文明型国家的视域下,儒家虽然“鄙视、蔑视外族”,但其实是蔑视其不知文明礼义。他们唾骂投降匈奴的李陵,而对“出仕元朝的文人却视为理所当然”,恐怕也是因为李陵投降的是匈奴,是对文明秩序的破坏;而元朝之所以可以“出仕”,乃是因为其统一了天下、得到“天命”眷顾、获得了担当文明领导者的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