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十年清代“采生折割人”律研究综述The Research Review on the Article of“CAI SHENG ZHE GEREN”in Qing Dynasty in the Past Thirty Years
常冰霞;
摘要(Abstract):
长期以来,学界对"采生折割人"律缺乏体系化的专题研究,多是在相关著述中略作提及或借其探究其他论题。随着西方理论的引入以及学科间对话的加强,学界尝试从医疗史、社会学、法律史等角度,重新解读杀人采生、律文衍变、采生谣言的传播及其与晚清教案的关系等问题。然而学界对"采生折割人"律的研究依然略显薄弱,采生折割的源流、由令到律的变迁、法律适用及社会各阶层对采生的构建等问题尚需做深入研究。
关键词(KeyWords): 清代;杀人祭鬼;采生折割;“采生折割人”律;晚清教案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s): 常冰霞;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张晋藩.清代律学及其转型(上)[J].中国法学,1995(3):108-111.
- [2]孙家红.《大清律例》百年研究综述[J].法律文献信息与研究,2008(2):1-14.
- [3](清)盛康辑.皇朝经世文续编[M].台北:台北文海出版社,1972:1475-1477.
- [4]杨念群.边界的重设:从清末有关“采生折割”的反教话语看中国人空间观念的变化[J].开放时代,2001(12):42-55.
- [5]苏萍.谣言与近代教案[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1:226,32-33,48-52,51,223-232,232,60-121.
- [6][美]D.布迪,C.莫里斯.中华帝国的法律[M].朱勇,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305,305,214-216.
- [7]杨念群.再造“病人”:中西医冲突下的空间政治(1832-1985)[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48-49,45,46,48,47,49-50.
- [8]王其林.清末教案与“采生折割”律之遭遇---以社会变迁下的西医传入为视角[C]//陈煜.新路集---第二届张晋藩法律史学基金会征文大赛获奖作品集(第二集).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3:336-337,336-337,336-337,337,336-337,337,337,341-342,345-349.
- [9]常冰霞.清代“采生折割人”律研究[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15:49,25-33,13,166-170.
- [10]张荣铮.大清律例[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5:452.
- [11]寇宇欣.食人记载与华夷之辨[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3:41,41-42,37-43,44-47,37-43.
- [12]闵冬芳.清代的故意杀人罪[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132,132,127-128,127,127-128,151-157,132,151.
- [13]陈高华.元代的巫觋与巫术[J].浙江社会科学,2000(2):118-122.
- [14]梁文生.“不道”罪的特质---法律文化视角下的解释[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06(2):70-81.
- [15][美]孔飞力.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M].陈兼,刘昶,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112-125,119-120,116-120.
- [16][英]詹姆斯·乔治·弗雷泽.金枝:巫术与宗教之研究[M].徐育新,汪培基,张泽石,译.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1998:21-57.
- [17]邓启耀.中国巫蛊考察[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70-86.
- [18]李根亮.论清代小说中的巫术与恶鬼害人现象[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63-66.
- [19]李正学.论蒲松龄对邪教与邪术的揭露[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84-88.
- [20](清)薛允升,怀效锋,李鸣.唐明律合编[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480.
- [21]葛兆光.中国思想史(第二卷)[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365-368,366-367,366-367,366,366-367.
- [22]王章伟.文明世界的魔法师:宋代的巫觋与巫术[M].台北:三民书局,2006:129-166.
- [23]刘黎明.宋代民间巫术研究[D].成都:四川大学,2002:109-119,117,117-118.
- [24]陈慧.宋代风俗政策若干问题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06:40-41.
- [25]刘黎明.宋代民间巫术研究[M].成都:巴蜀书社,2004:165-182.
- [26][日]宫崎市定.杀人祭鬼[C]//[日]宫崎市定.宫崎市定说水浒---虚构的好汉与掩藏的历史.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46-50,46-50.
- [27]王子今.说“纸鬼”:民俗史和意识史的综合考察[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9(2):17-23.
- [28]李敏昌.宋代东南地区的杀人祭鬼风俗[J].东南文化,1990(Z1):86-87.
- [29]李小红.宋代社会中的巫觋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4:69-82.
- [30]李燕.宋代对民间巫术犯罪的法律规制[D].苏州:苏州大学,2010:24.
- [31]高文涛,岳宗霞.明代的巫术和巫师[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36-39.
- [32]田东奎.明清律典中的巫术犯罪[J].唐都学刊,2005(1):88-91.
- [33]王敬松.论元代法律中没有“十恶”体系[J].民族研究,2013(5):86-99.
- [34][法]谢和耐.中国与基督教:中西文化的首次碰撞[M].耿昇,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138-146,141-142,138-146.
- [35]李华川.“西人掠食小儿”传说在中国的起源及流播[J].历史研究,2010(3):48-59.
- [36]程歗,张鸣.晚清乡村社会的洋教观---对教案的一种文化心理解释[J].历史研究,1995(5):108-116.
- [37]胡维革,郑权.文化冲突与反洋教斗争---中国近代“教案”的文化透视[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1):20-29.
- [38]顾卫民.基督教与近代中国社会[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138-174.
- [39]乔飞.从清代教案看中西法律文化冲突[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2:194-199,55-59.
- [40]董丛林.晚清社会传闻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48,86-94,48-63,27.
- [41]董丛林.“迷拐”、“折割”传闻与天津教案[J].近代史研究,2003(2):204-226.
- [42]徐映奇.近代广东基督教教案成因述略[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2):12-16.
- [43]张照.1871年广东神仙粉教案新探[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27-30.
- [44]唐靖,王亦秋.1892年昭通教案评析[J].昭通学院学报,2012(2):8-12.
- [45]邵建.近代上海反教谣言的消解[J].社会科学,2005(10):104-110.
- [46]曾宪义,马小红.“中国传统法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法学研究,2003(3):30-42.
- [47]罗志田.近代中国史学十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