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人学的伦理交织:《醉生梦死》对《朱诺与孔雀》的剧本改编Ethical Interweaving of History and Humanity: Adaptation of Juno and the Peacock in Drunken Life and Dream of Death
田菊;
摘要(Abstract):
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文学所反映的对象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在诸多社会关系领域中,文学伦理学通过挖掘文学文本内在的伦理关系,帮助读者从伦理道德批评的视角重新认识和赏析文本,从而达到更高层次文学审美维度。文章运用文学伦理学方法,通过对比20世纪爱尔兰著名的现实主义剧作家肖恩·奥凯西的成名之作《朱诺与孔雀》与1937年章泯先生翻译改编剧本《醉生梦死》,从历史与现实及伦理与人学、文学伦理学逻辑线索,探究改编作品与原作品间隐含着的历史与人学的伦理交织的逻辑脉络,进一步呈现出两部作品之间交织呼应的美学意义与社会价值。
关键词(KeyWords): 《朱诺与孔雀》;《醉生梦死》;文学伦理学;肖恩·奥凯西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一般课题“山西抗日根据地戏剧运动与革命动员研究”(2020YY116);; 山西财经大学校级教学改革创新项目“创客思维下本科英语口语戏剧化实践研究”(2020232)
作者(Authors): 田菊;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 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的价值选择与理论建构[J].中国社会科学,2020(10):71-92.
- [2] 费小平.文学伦理学批评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基础[J].外国文学研究,2018(6):73-83.
- [3] 李醒.二十世纪的英国戏剧[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4:189.
- [4] 欧阳美和.历史场中文学伦理道德的回归——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述评[J].河南社会科学,2018(10):42-46.
- [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85,12.
- [6] 勃浪.业余剧人第三次演出——《欲魔》《大雷雨》《醉生梦死》.未雨绸缪[J].上海三十年代上海业余剧人协会的一期演出特刊,1936(7):1.
- [7] 薄海,赵静静.当代文学批评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融合——以文学伦理学批评为例[J].理论导刊,2019(12):98-104.
- [8] 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与人性概念的辨析[J].名作欣赏,2020(7):5-11.
- [9] 朱亚坤.认知、道德与审美的圆融——论朱光潜哲学美学思想的传统反思与现代建构[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48-52.
- [10] 李占伟.“文学伦理学”建构刍论[J].学习与探索,2019(9):177-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