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第三人称代词照应与法语相应结构的对比The Comparison of Third-person Pronoun Re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French
侯瑞琴;贾秀英;
摘要(Abstract):
认知语言学家Van Hoek通过对英语句子内部照应现象的分析,认为确定观念参照点的三个因素中,显著性和观念联系性对句内共指的影响要优先于线性语序,而一些汉语研究者认为汉语严格遵守线性语序。文章从法语入手,对法语中的照应现象作一分析,检验Van Hoek的照应理论是否能够解释法语中的句内及语篇照应现象。
关键词(KeyWords): 第三人称代词;单向性;前照应;后照应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s): 侯瑞琴;贾秀英;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许余龙.语篇回指的认知语言学探索[J].外国语,2002,(2):28-37.
- [2]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 [3]赵宏,邵志洪.英汉第三人称代词语篇照应功能对比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3):174-179.
- [4]贾秀英.汉法语言对比研究与应用[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 [5]徐阳春.虚词“的”及其相关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7.
- [6]王文融.法语文体学教程[Z].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9.
- [7]G.Mauger.Grammaire pratique du fran/cais d’au-jourd’hui(上)[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1.
- [8]王灿龙.英汉第三人称代词照应的单向性及其相关问题[J].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2006,(1):17-24.
- [9]安东尼.德.圣-艾修伯里.Le Petit Prince[M].李思,译.北京:外文出版社,2006.
- [10]高原.从认知角度看英汉句内照应词使用的区别[J].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2003,(3):189-194.
- [11]Y.得拉图尔,D.热纳潘,M.莱昂-杜富尔,B.泰西耶.法语实用语法[M].曹?明,编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
- [12]孙辉.简明法语教程(下)[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 [13]董娟娟.英汉第三人称代词后照应现象浅析[J].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87-90.
- [14]林杏光.汉语句型[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89.
- [15]陈振尧.新编法语语法[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