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与记忆——维柯“诗性智慧”再思考History and Memory——Reconsideration over the “Poetic Wisdom” of Vico
赵立坤;李化敏;
摘要(Abstract):
与笛卡尔哲学不同,维柯探究一种系统性的人类社会历史及其演化,企图建立"关乎各民族共同性"的历史哲学;他以"诗性智慧"论证了人类文化的起源,将"诗性智慧"视为世界历史中最初的智慧,是记忆、感情、心智与精神的凝结;透过"诗性智慧"把握历史与文化的内在本质,对人们认识历史具有启发意义。
关键词(KeyWords): 笛卡尔;维柯;诗性智慧;历史记忆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s): 赵立坤;李化敏;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赵立坤.维柯的文化史观[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2(1):154-158.
- [2][法]笛卡尔.谈谈方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8,21,16.
- [3][德]恩斯特·卡西尔.人论[M].关子尹,译.上海:上海译文版社,2006:24,212,137.
- [4][德]埃德蒙德·胡塞尔.欧洲科学危机和超验现象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71.
- [5][意]维柯.新科学[M].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47,159,188-189,45,9,107,475,9,126,125,47,485,455,453,467,17,624,159,151,122,501,195,167,168,168,49,611,503-535,589.
- [6][意]贝奈戴托·克罗齐.维柯的哲学[M].陶秀敖,王立志,译.北京:大象出版社,2009:38,108,109,44,43,5091,195,167,168,168,43,89.
- [7][英]柯林武德.历史的观念[M].何兆武,张文杰,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113,117,113,114.
- [8]刘小枫,陈少明.经典与解释25:维柯与古今之争[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129,130.
- [9][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M].郭斌和,张竹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386-391.
- [10][美]博纳德特.弓弦与竖琴[M].程志敏,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80.
- [11][美]沃格林.革命与新科学[M].谢华育,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23,168,169,169.
- [12]黄力之.从维柯到康德:前马克思时期的文化哲学[J].社会科学,2007(11):122-134.
- [13]李秋零.德国哲人视野中的历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57.
- (1)此三项在《新科学》中都被称为原则,特指源头与开始,意思就是这三项都是部落发展所必有的而且充分奏效的条件。
- (1)李秋零在《德国哲人视野中的历史》中有过相似的论证,“世界上所有民族都或早或晚、或快或慢地按照”永恒的理想的历史“历经兴起、发展、成熟、衰败和灭亡,由此导致的复归现象恰恰是在多样性中证实了历史的统一性,在偶然性中证实了历史的必然性,在复杂性中证实了历史的规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