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演化中的私法设定——黑格尔“市民社会”观给予中国经济演变的启示The Setting of Private Law in the Subject Evolution
经理;
摘要(Abstract):
市民社会反映了追逐利益的私人,为了满足自身需要,而与他人进行物质交换和社会交往。随着这种关系在整个民族国家内持续扩张,甚至在民族国家间发生联系,私法领域与公法领域的分离也日渐明显。黑格尔试图以市民社会为基础,探讨个体身份和私法之间的演变过程,即从道德主体向法人的角色转移及其承担的道德义务向法人义务的转化。在黑格尔看来,这种演化说明了个人作为社会成员需要与他人协作才能实现自身欲望的初衷。这种探讨对于剖析我国市民社会发展的不足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KeyWords): 私法;黑格尔;市民社会;主体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s): 经理;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胡锦涛.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2-12-11].http://news.xinhuanet.com/18cpcnc/2012-11/17/c_1137116655.htm.
- [2]迪特·亨利希.在康德与黑格尔之间——德国观念论讲座[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109-126,121-123.
- [3]康德.法的形而上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10-14,38-42.
- [4]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201-203,118-121,187,187-191,203-209,197,198-199,210-217,197,197-203,221-237,237-252.
- [5]经理.从“群众路线”看“中国梦”——论党在新时期对“群众路线”原则的新发展[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