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刑法中教唆犯从属性说之否定The Negation of the Theory on the Instigator's Subordinate Nature in the Chinese Criminal Law
谭彬;
摘要(Abstract):
教唆犯从属性说的理论根基是修正惹起说或混合惹起说,但两说在共犯与正犯违法连带性问题上存在逻辑矛盾。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参与体系应当解释为单一正犯体系,该体系下没有从属性说存在的余地。单一正犯体系下,在实然层面,教唆犯的成立不以被教唆人实施构成要件行为为前提;在应然层面,被教唆人应实施构成要件客观行为,但主观方面并不需要犯罪故意或过失。
关键词(KeyWords): 教唆犯;从属性;共犯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s): 谭彬;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张明楷.论教唆犯的性质[M]//陈兴良.刑事法评论:第21卷.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76-90.
- [2][德]汉斯·海恩里希·耶塞克,托马斯·魏根特.德国刑法教科书[M].徐久生,译.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792,829,830-837.
- [3][日]大眆仁.犯罪论的基本问题[M].冯军,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279.
- [4]张明楷.刑法学:第4版[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377,372.
- [5][日]山中敬一.刑法总论Ⅱ[M].东京:成文堂,1999:763.
- [6]黎宏.刑法总论问题思考[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510-515,509.
- [7][日]高桥则夫.共犯体系和共犯理论[M].冯军,毛乃纯,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132-133,20-27,6,27-29.
- [8][日]井田良.刑法总论の理论构造[M].东京:成文堂,2005:317,315.
- [9]黄荣坚.基础刑法学:下:第3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500.
- [10]刘明祥.论中国特色的犯罪参与体系[J].中国法学,2013(6):117-130.
- [11]陈子平.刑法总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309,309.
- [12]陈兴良.共犯论:二元制与单一制的比较[M]//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刑事法热点问题的国际视野.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