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管理的制度构建之可行性考量Thinking about the Feasibility of the System Construction of Social Management
鞠龙克;
摘要(Abstract):
社会管理的逻辑起点是个人,但这样的个人都是生活在群体性的场景和各种层次的交往关系中,离不开作为预先背景的制度。对于具体的个人而言,制度是在先的;对于社会而言,制度又是不断生成的。有效的社会管理也体现在构建经得起理性质疑和实践检验的制度过程,制度构建必须基于贯彻社会责任的立场,并确立制度构建的主体性,维护主体的权利以及履行其义务,考量制度构建的可行性,正在于制度与其个体社会成分的高度契合。
关键词(KeyWords): 社会管理;制度构建;主体性;交易成本
基金项目(Foundation): 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培育项目(2013PYZX04);; 重庆理工大学科研创新团队项目“‘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现代化理论与实践研究”
作者(Authors): 鞠龙克;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
-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11.
- [3]李萍.社会管理的伦理审视初探[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26-30.
- [4][德]卡尔·曼海姆.意识形态与乌托邦[M].黎鸣,李书崇,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278.
- [5]施惠玲.制度伦理研究论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9.
- [6]周文成.国内外组织结构理论研究综述[J].江苏商论,2010(2):126-128.
- [7][美]保罗·A·萨缪尔森,威廉·D·诺德豪斯.经济学:第12版上[M].高鸿业,译.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45.
- [8][英]约翰·伊特韦尔,默里·米尔盖特,彼得·纽曼.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第三卷K-P[Z].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868.
- [9]高秉江.胡塞尔与西方主体主义哲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162.
- [10]卢现祥.西方新制度经济学[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6:8.